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让传统艺术绽放时代新花

——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小学书法进课堂”考察纪实与思考

2017年08月07日 15:44 | 作者:张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阅读背景:

7月23日至30日,由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带队的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小学书法进课堂”考察团赶赴江西、福建,深入当地中小学及书法教育培训机构,就书法教育推广与实施情况进行考察。

自教育部2013年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至今,近5年时间,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进展与成效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如何从思想、工作、机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成为委员们在此次考察中所关注与思考的重点问题。

“中小学书法实实在在地进入了课堂”

“全省需要培训多少名书法教师?”

“书法教材用的是什么版本?”

“有没有设立书法教师考核标准?”

……

在江西、福建两省分别召开的“中小学书法进课堂”专题座谈会上,委员们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与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着交流。

8天的考察,让委员们深切感受到,中小学书法教育,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实实在在地进入了课堂。在推广落实书法教育方面,各省可谓“各施神通”:江西省将书法课列入课表,小学基本实现3至6年级每周1课时的书法教育课,有的中小学校还专门配置了书法教室,为学生准备了书法练习工具;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书法校本研修,提升书法教学水平;启动“十百千”工程与“墨香校园”活动。在福建省,小学、初中的书法开课率分别高达99.4%与96.9%,高中开课率为82.7%,还专门创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截至目前,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10所,省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67所。这可以看作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书法教育的一个缩影。

大方向、大问题解决了,师资短缺、教材版本不统一不规范、各地各教学阶段书法教育不同步等细节问题则逐渐凸显出来。

师资短缺是委员们近年来关注的首要问题。每年走遍100多所学校、十几年来做过不同考察调研的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对此感受颇深,为解当下书法教师短缺的燃眉之急,他结合各地经验,建议一方面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解决部分师资问题,另一方面各级书协与教育相关部门联合集中培训书法教师,比如2015年启动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工程在培训全国中小学书法种子教师和省地市三级书法教研员方面,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言恭达看来,一定时期内书法教师岗位编制不可能增加太多,这就需要采取其他辅助措施,三管齐下:发展有书法基础的语文、美术教师兼职书法教学,在岗位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鼓励;各级书协会员加强与教师沟通,辅助教学;师范类院校在高等艺术教育层面进行师资培养。充分利用其他资源,这就要做好把关工作,以确保良好的教学质量。

教材使用规范化也面临着一些瓶颈。特别是2015年教育部审定下发11套书法教材,为书法教材提供了规范版本。但具体到省市县,相关教育部门并未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教材版本,一个地区多个版本,为制定标准化教学内容与考核提出了难题,长远来看,也不利于书法教育在某一具体地区的整体推进。委员们表示,各级教育部门还是要做好教材把关工作,在比较11套书法教材不同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统一1套教材版本,做到科学合理的书法教学。

除了教师、教材,标准化书法教室也是推广书法教育的重要领域,在委员们眼中,推广标准化的书法教室,是为孩子们营造一个适宜练写书法、修身养性的良好环境。

在整个书法教育方面,委员们认为,书法教育应该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形成实践样本,还一定要与语文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孩子只临摹,跟认字脱离,则舍本逐末。“学习书法,不是培养书法家,而是培养孩子脑力集中、做事认真的潜力,培养孩子一种正能量,坚定自尊自信。”这在委员中已形成共识。


从高度重视到普及推开

千百年,先辈们将汉字书写发展成为高雅的书法艺术,涌现出诸多书法家及其流派,肩负着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信息化的今天,鼠标键盘代替了手写汉字,特别是在青年一代,提笔忘字、写不好字、不敢写字、不愿写字的现象时常存在,人们对文字的感知与欣赏能力逐渐下降。面对这一情况,如何让青少年对书法感兴趣,如何使古老的书法借助时代潮流绽放出新花,委员们有着自己的思考与探索。

传统与传统相遇,引领新潮流。在江西景德镇的某体验馆,孩子们正在瓷盘上饶有兴趣地写着书法。陶瓷与书法在这里结合得惟妙惟肖。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覃志刚表示,陶瓷与书法,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两者结合在一起,形式新颖,容易使孩子们产生兴致,对青少年的书法教育很有帮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赵长青也过了一把书法写在瓷器上的瘾,他不住地感慨着,艺术是相互融合的,不是独立存在的,有的书法留在宣纸上,有的留在瓷器上,不管何种形式,最主要是留住民族文化的根。

传统与时代碰撞,迸发新进步。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民族画院院长王林旭认为,多媒体技术时代,一切都是“互联网+”,这对写好汉字提出挑战。如何培养孩子的书法兴趣,提高孩子的文化修养?将现代技术与书法教学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江西省在书法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可谓走在了前面,据了解,该省正在大力推动信息化与书法教学的融合,利用信息平台开展书法经典碑帖临摹、互动点评、课堂教学、书法展览等交流活动,让每所学校、每个孩子都能共享优质的书法教育资源。比如手机上的APP“写字派”,碑帖临摹、教学视频等功能齐全,成为很多教师与学生的首选。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赵学敏表示,现在中小学书法教育正处于从高度重视到普及推开的过渡阶段,学校与教育部门,是中小学书法进课堂推动与深化的主体。全国政协委员、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董事长张杰庭呼吁中小学书法也能尽快走进民办学校的课堂,以更全面地向中小学生推广普及开来。长期从事书法教师培训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协会顾问张改琴认为,中小学书法进课堂能够蓬勃开展,与教育部门、文化部门、文联、书协、学校等各个部门形成合力联动有密切关系,这一经验值得总结,也值得在以后的书法教育普及中继续推行。

普及中小学书法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徐利明有着自己的想法———中小学课堂教学与课外兴趣班,两条路并行。他说童年印记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他犹记得读小学4年级时在六一儿童节获得习字三等奖,领到一支毛笔与小证书的经历,这对他一生的职业选择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教育是基础,习字教学在培养人的基础审美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徐利明表示,这就需要中小学书法教学,不仅教授基本的书法技巧,比如临帖、着笔、用笔、书法史,还需要补充辅助材料,扩展讲述一些包括作品赏析在内的有趣故事,“故事本身也要具有高度的可信性,这就需要有选择性的教学,倡导正大的书法,不宜倡导怪异书法,给孩子提供经过历史检验的审美典范”。


“写好中国字就是守民族之根、立民族之魂”

在考察中,每进入一所学校,委员们总会手把手地为孩子们传授书法技艺,耐心地给孩子们示范书法写作,讲解每个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在他们看来,孩子从小拿起笔来写汉字,意义重大,可以通过写方块字,从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全国政协办公厅联络局副局长彭远国表示,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提高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申万胜在考察朱熹故居与朱子学校后,被其墙上匾额上所书写的“诚心、正意、格物、致知”八个大字所深深折服,“一个人在社会上只有先立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小写好中国字,也是一种德育、一种美育,可以通过书法教育来提高审美品位,通过修身养性,提升精神品格。”申万胜表示,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以后能否成才、为国家与民族做出贡献,从小打好基础非常重要,通过学习书法进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充实知识与开拓智力。“希望中国这一古老的艺术,在新的时代开出更加绚丽灿烂的花朵。”申万胜充满信心。

书法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这是书法教育者的基本认识。在委员们看来,实施书法教育不是一时一事的,而是长久的,如何使书法教育更加合理科学,使孩子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其他语言书写不同的是,中国书法表现的是立体空间,不但有横平竖直,还有提按,体现书法律动,在委员们心中,好的行草作品,就是一部好的交响曲,由此可见,汉字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大一统的核心,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这就需要将汉字书写提升到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层面去认识。苏士澍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他在北京某中学给孩子们讲授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后,让孩子们合上课本写出一句话,完全写正确的学生只占40%,查完字典重新书写正确的占40%。同时他还调查显示,家里备有墨汁等书法用具的不到20%,备有笛子等中国民族乐器的不到10%,备有钢琴的则占大多数。一谈到这些,苏士澍就不无担忧,“如果孩子从小不认汉字、不写汉字,只认识麦当劳、肯德基、白雪公主,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就会被逐渐西化。书写汉字,让中华传统文化的血液在孩子身上流淌,不是小问题,关系到民族自尊与自信。”

近现代以来,汉字书写经历了诸多波折。19世纪鸦片战争爆发后,清王朝国力衰微,列强入侵,使部分国人的民族自信空前低落,开始怀疑甚至全盘否定一切中华传统文化,“废除汉字论”一度甚嚣尘上,鉴于汉字集形音义于一体的独特个性无法用拼音替代,并且“汉字拉丁化”也容易导致中华文化割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终形成了简化字的折中方案。到计算机刚刚兴起时,曾因汉字无法输入计算机,严重阻碍了计算机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使汉字遭遇第二次挑战,最终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危机迎刃而解,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

以上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民族与社会不管如何发展,作为民族文化的书法艺术始终是永恒的,得到了一代代先辈的守护与传承。“写好中国字,就是守民族之根、立民族之魂。”苏士澍说。


编辑:杨岚

关键词:让传统艺术绽放时代新花 传统艺术绽放时代新花 传统艺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