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暑假孩子宅家中各种躺 家长恼火:撵都撵不出去

2017年08月07日 18:46 | 来源:成都晚报
分享到: 

专家视线

不出门未必就是真正的“宅”

刘传星(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教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在大城市里,就整个的人际关系而言,可以说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住在同一楼层的人都可能不太熟悉,更不要说一个小区,甚至整个街道了。孩子出去后,不知道该和谁玩。客观上就造成了孩子只能宅在家里。加上,现在的电子媒介比较发达,对孩子的吸引力是很大的。但是,家长也不必对孩子的“宅”过于惊慌。

有些喜欢宅在家里的孩子,如果平时比较开朗,看不出什么问题,那么,这种“宅”只是一种短期的生活习惯。平时在学校,跟同学、老师打交道比较多,假期就想在家休息,只想以自己觉得舒服的方式,看看书,与朋友微信视频、语音、文字聊几句,躺着看会儿电视等等,都无可厚非。而且,这个过程中,孩子也是有社交的,只是不同于传统的社交方式,走出门去面对面交流。互联网兴起后,人际交流形式更加多元化,这种情况下,孩子不出门也不缺乏社交生活,甚至比以前更多了。而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比较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内心也有一个“完美的自我”要求,也总想能把这个“完美的自我”展现给别人。出现这种心理异常之后,想表现而不敢表现,反而会更加封闭自我。所以,一些在青春期前很活泼、外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就会慢慢地自我封闭了,不愿意出门。说起来只能算是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的正常现象。加上,青春期的很多孩子,各方面的心事也会比较多,想要有自己的空间与独处的自由。只是有的孩子表现比较明显,有些不明显而已。

在家长看来,孩子平时是在学校专心学习,正好可以趁假期在人际交往、语言表达、沟通协调等能力上锻炼孩子,所以会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孩子出去锻炼。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没有好的方法也不能解决问题。如果家长有意通过一些平台锻炼孩子的话,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毕竟父母最想要受益的是孩子。比如,家长有意让孩子去搞人际交往,而孩子平时比较内向,不善于语言交流,但动手能力很强,可以让孩子去科技馆等需要动手的场所,孩子可以从中学以致用,锻炼动手能力,中间也有和其他人的沟通;有的孩子擅长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如果你把他带到美术馆等比较安静、需要用心感受的地方,就没法和孩子的个性进行对接;喜欢唱歌、表演的孩子,可以让他去接触川剧等传统艺术,都是很好的。总之,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在这些方向上进行引导,这样,孩子对于出门这件事才不会明显抗拒。

还有一点,不建议家长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撵”孩子出门,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长硬来,多数孩子大概会强硬表态:“我就不出去了!”建议家长应该学会“共情”,类似于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谈一下对孩子感受的认知,比如跟孩子说:“你待在家里这么久了,可能也很想出去,但是出去了又不知道要去哪儿,也不知道怎么去和别人打交道,更不知道到底要干些什么……”这就是“共情”。这样,孩子会觉得父母很理解自己的感觉、顾虑,后续的沟通就会比较顺利。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暑假 宅家 家长 恼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