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学校组织海外游学存返点利益链

2017年08月14日 09:43 | 作者:雷若彤 武文娟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研学旅行被偷换概念 推热短期高价游学

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其中指出: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同时指出“将修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是方向”。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其实这份意见所提及的“研学旅行”并非特指“出国游学”,而是要求将修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其中措辞也并非重点偏向留学,而是指出“结合当地实际”,从而有益于孩子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仔细读这份文件北青报记者发现,其实意见实则更侧重于国内研学:“研学旅行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等,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实地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文件一经发布,不管是学校还是海外旅游机构,第一反应是认为相关部门为游学大开绿灯且开始助推这一市场,在采访中也有不少游学中介机构提到了教育部的政策支持,并表示自己是与教育部门合作,强调曾经与各地的教育局都有过海外游学的合作项目。

声音

家长陷“熟人尴尬”

呼吁理性消费

对于价格高昂的海外游学项目,有家长表示“班里孩子很多都在报,自己不报怕孩子不高兴”,认为如果周围的朋友和孩子同班同学都在报名参加的话,即使自己不想给孩子报名,心里也是过意不去的。

也有家长认为应该理性消费:“我见过身边的家长送孩子出国夏令营,其实孩子太小了,根本学不下什么东西,孩子也挺受罪,性价比不高”。说话的这位胡女士是一个开学就上5年级小男生的妈妈,对于孩子的暑假,胡女士说,给孩子安排好学习和休息的时间,远比去一些有名无实的海外夏令营要收获更大。对于不少家长跟风把孩子送去参加高额的各种国外夏令营,胡女士说:我们也计划让孩子假期上个军训夏令营,也就两三千块钱,在里面可以增加孩子的独立能力,收获也很不小。

学生评价两极化

真正学习时间很短

北京某中学的准高三学生王辰(化名)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和家长都不准备报这种项目,“学校办的都特贵,十一二天小三万”。不过他表示,之所以有同学和家长们热衷于此,是因为参加游学项目就有一个结课证书,家长们都喜欢回家挂墙上。

来自某重点实验中学的高一学生小欣认为所谓“和外国学生友好交流”根本没有实现,“和友好校活动是两天,可是美国学生根本就不愿意理我们啊。总听别人说价格有点问题在里面”。采访中小欣也提到了学校海外游学项目的价格问题。

不过,在采访中也有同学表示,不和家长一起出国可以锻炼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有机会进入西式课堂感受文化差异,这个倒是自己出去玩体验不到的”。

专家:学校与商业机构

合作拿“回扣”违规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这种短期的游学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作用不大,第一针对性不强,孩子的感觉还比较泛化,特别是年龄越小的孩子,对他的影响相对来讲越浅,越没有针对性;如果年龄大的孩子,记忆可能多一点。来回的奔波,没有多少学习的成分,所以教育的价值不是太高。

同时,他还表示,有些学校跟商业机构合作拿“回扣”,公立学校这么做是违背相关规定的,如果有这种情况,家长可以举报。如果证据确凿,相关部门要进行相应的处罚。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游学 学校 记者 青报 机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