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品牌·人物品牌·人物

幸福,从患者见到光明那一刻起

———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李海丽

2017年10月11日 10:16 | 作者:郝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C2017-10-11zx701_P_1_56_647_391_1112

李海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北京市第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民建北京市委常委,民建中央人口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三八”红旗手。

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近视人数高达4.5亿,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近视患病率高居世界第一位。其中7岁~12岁的小学生、13岁~15岁的初中生、16岁~18岁的高中生及19岁~22岁的大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在提升青少年近视防控意识,加强近视防控知识普及的同时,对视力损伤的修复和治疗更是任重而道远。———编者

从医是我不变的追求

“她身着白色消毒长袍,高举起戴橡皮手套的双手,一个大大的白口罩,把整个脸庞都笼罩着,只露出两只又大又黑的眼睛。一双多么美丽的大眼睛啊!它微带忧愁,但满蕴着温柔,于秀美中闪现着刚毅的火花……”高三女生李海丽被《人到中年》中眼科医生陆文婷的人物形象深深感染。1987年,有着同样美丽眼睛的她怀着与陆文婷一样的理想以全校第一名、远超出录取分数线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医科大学录取。

时光荏苒,30年后的今天,李海丽已是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记者访问时,她正在出门诊。从早晨8点开始,她忙得一口水没顾上喝,但始终声音温和、有条不紊地接诊、问诊、检查、复诊、确定治疗方案、开处方,当最后一名患者离去时,已经是中午1:05了。

记者:这么多患者,病情都不一样,你是怎么记住每个人的病情并迅速确定治疗方案的?

李海丽:由于患者太多,大脑要时刻不停地转动,问病史、查体、做检查,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在给这位患者看病时,同时考虑去检查的那个复杂患者回来后怎么处理,这不仅需要超强大脑,还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看门诊就像是数学竞赛,需要又快又准给出答案。

记者:当医生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李海丽:是成就感,是看见他人因自己的努力而受益后的那种成就感。作为眼科医生,我的幸福来自于患者见到光明的那一刻,也来自于其他被救治、被帮扶的人。正是这种成就感鼓励着我,即使再忙再累,我也会挤出时间,调动身体的无限潜能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记者:如果再有一次选择,你还会做医生吗?

李海丽:这是我不变的追求,服务患者,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给患者心理安慰与精湛的技艺同样重要

“今天一共14台准分子激光手术。”早晨7:30,李海丽一边指导患者做术前准备一边向记者介绍,伴随着轻柔的乐曲,9点钟手术正式开始。张雅(化名)躺在准分子激光机下,她的近视度数为300,伴有散光。李海丽一边轻柔操作一边轻声安慰:“激光扫描的时候什么感觉都没有,别紧张,也别害怕……”轻微的激光声响起,一股淡淡的毛发烧焦的味道飘过来,29秒后,声音结束,“这就完了?”在患者的疑问声中,一只眼睛的手术结束了。“现在我竟然能看见两米以外护士手腕上戴着的表。”从300度近视到看清世界,从走上手术台到走出手术室,时间只过了5分37秒,在张雅的眼里“世界却已大不同”。

记者:眼科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是什么病,用什么方法治疗?

李海丽:主要以白内障和近视眼发病率为最高。目前,我国近视人数已近4.5亿,总数位居世界第一,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更高,至少有200万人因近视而致盲。白内障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眼科疾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

目前,近视程度在100-1000度之间,可以采用准分子或飞秒激光治疗。1000度以上的患者可采用ICL手术,就是在瞳孔和晶状体之间放置镜片的方法。但提醒大家,要爱护自己的眼睛,近视还是要以预防为主。白内障的治疗不同于传统的大切口手术,现在采用超声和激光等微创技术将混浊的晶状体摘除,然后植入一个人工晶体。

记者:你做过上万例手术,患者众多,你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李海丽:患者和医生互相支持着彼此的生命。患者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热爱眼科事业,更爱我的每一位患者,对于稍特殊点的患者,多年以后还会偶尔想起,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同样,他们也成就了我,他们的光明也照耀了我。

公益这件事,做了就放不下

李海丽是北京市人大代表、民建北京市委常委,她关注医改、养老、交通等民生工程,为了写好参政议政的第一份议案《要重视城市建设,更要重视城市管理》,她下班后骑着自行车在扩建后的北京市西什库大街上转了几十圈,把树坑里的烟头全部集中到塑料袋里,将地上贴的小广告拍成照片连同议案一同上交,解决了街区脏乱差问题。李海丽还曾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和残联组织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原卫生部派遣的“健康快车光明行”等慈善活动,为海拉尔、呼和浩特、济宁等地弱势群体免费做白内障手术千余例。

记者: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已是如此忙碌,你是如何履行好社会职责的?

李海丽:我基本没有个人休闲时光,白天门诊、手术,晚上科研、教学,躺在床上要考虑第二天的手术方案、疑难病例讨论的话题,周末参加学术交流、义诊、党派和人大的调研活动,把休息、旅游、购物的时间用来履行社会职责。只有终身学习才能掌握先进的技艺,才能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只有做好社会工作,才能将掌握的先进技艺更好地服务社会。

记者:你参加健康快车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李海丽:2006年,我受原卫生部派遣,参加为期六个月的“健康快车光明行”活动。第一站是在济宁一个废弃的火车站。记得很清楚,当时接待的第一位患者,是名肩挎军用书包,脚穿军用胶鞋的沂蒙山区老人,他患有双眼白内障,但是由于规定所限,只能免费为他做一只眼手术,当老人治疗结束,欣喜而又激动地用一只眼睛看着我,连连说着谢谢时,我却沉重地想:“如果有条件,我想将你的另一只眼睛也医好。”

也会无意间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从“健康快车”海拉尔站回来后,听车上传来了一件喜事,我手术的两名患者喜结连理,我竟成了红娘。原来,一位女性离异患者来自牙克石,另一位丧妻男性患者来自大兴安岭,两个人同一天上健康快车,并住在同一个车厢,同一天手术,几次交流后,就谈起了恋爱,并收获了幸福,这件事被传为健康快车的喜事,每每讲起这件事,我也很幸福。

用行动激励下一代

记者:你还有时间照顾先生和孩子吗,他们理解你吗?

李海丽:先生现在也正热心于医学和公益事业,女儿正在读医科大学,她的理想是当一名眼科医生,我们三口人很有共同语言,彼此理解。

记者:作为中坚力量,你的前辈是怎样行医的,你会对现在的年轻医生说点什么?

李海丽:北大医院眼科的老教授们是真正的楷模。陈家彝教授就是个典范,他曾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援藏,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从北京到西藏要走三个月的路程,先是火车,汽车,后是骑牦牛,好不容易走到拉萨,却接到家里的电报,老父亲病危,但他回不去,是他的爱人带着两个少不更事的孩子料理的后事。陈教授此去援藏八年没有回家,回来时孩子都不认他这个父亲了。退休后,他每天坚持到科里为病人做造影出报告,风雨无阻。后来,走不动了,就让保姆推轮椅送他,再后来,腿脚不便下不了楼,就每天打电话到科室,指导年轻医生,关心患者情况,直到生命最后一息。真正给我们诠释了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北医人都有这种精神,青年医生耳濡目染,自会继承,相信这种精神也会代代相传。

■链接

高度近视可导致失明

我国高度近视(成人600度,儿童400度)人群多达3000万,高度近视致盲率高达1%-2%。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变长,导致眼球结构变形、视网膜变薄、视网膜供血不足等问题,会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包括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劈裂、黄斑裂孔、玻璃体病变、后巩膜葡萄肿和青光眼等。

高度近视的人一旦出现眼前有黑影跳动,闪金光冒金星是十分危险的征兆,一定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处理,否则有致盲的危险。

微创手术可以治疗高度近视引发的疾病,超过90%的患者恢复了一定程度的视力,有效地减少因近视致盲的发生。高度近视手术治疗后,仍然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因此,高度近视患者要避免外伤、跳水、打篮球、足球等剧烈运动;定期做眼健康检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编辑:赵彦

关键词:近视 眼科主任 李海丽 公益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