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参考 参考

减负之战再下一城 给“竞赛热”全面降温

2018年03月26日 10:22 | 作者:姚晓丹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竞赛热”背后的隐忧

不光是学生和家长,学校也有自己的“负担”需要减。

一位小学校长表示,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实施后,一些中学在学生入学后对他们进行学业水平测试,从而大概分辨那些小学的教学水平如何,这些成绩同时会传导给家长。“对小学来说,这是一种压力,我们要保持住自己的水平,不能因为不考试就砸了牌子,我们要让家长放心送孩子上学。”

而如何保持教学水平,其中的度如何把握,十分考验智慧。

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坦言,这份文件的颁布,平息了一些地方存在着的浮躁之气,有利于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让学校能潜心办学,安心育人。“教育工作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放在课堂教学上,潜心研究教育规律,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内涵,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被各种虚名所累,以优异的教育成果和育人成效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

“一些‘山寨社团’‘离岸社团’借机行事,组织各种竞赛,热衷各类挂牌,设立表彰名目,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于学无补,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违背了育人规律,最终受害的是青年学子,受损的是中国教育。”翟小宁说。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管杰这样说:“事实上,许多学生参加竞赛既非对该学科有特殊的爱好,也不是学有余力,而是任务驱动使然,是为升学而赶鸭子上架的,竞赛给这些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功利化背景下的学科竞赛,只是让初中生考高中的知识,让高中生考大学本科的知识,并非是要将自己该学的本领掌握得更加扎实,只是提前学习了自己今后一定会学到的东西。”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陆海峰这样形容,“奖状一屋子,工作老样子”。“不少评估表彰活动组织轰轰烈烈,验收草草收场,学校参与就发一块铜牌。有的学校门口挂满各类奖牌,甚至在‘牌满为患’后放置在库房里,‘留之无用,弃之可惜’”。

减负,如何落到实处

尽管知道负担重,尽管不想“牌满为患”,大家还是沿着固有规则,给自己“加担子”。原因何在?减负如何能落在实处?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表示,会努力回应老百姓对教育的“十大期盼”,这“十大期盼”的第二条,就是“不要择校,不要出现‘大班额’,能够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课外培训班催生各种竞赛,而竞赛增多又反过来催生培训班兴起,一环一环,学生、家长、学校都被裹挟其中,这陆续出台的文件组合拳,精准打击基础教育层面出现的各种额外负担,让学校可以“安安静静办教育”,让学生、家长可以“心无旁骛,放心学习”。

但是,杨银付认为,仅有文件是不够的,他表示,“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例如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切实改变‘学校减负、家庭增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形成家校社育人合力。例如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促进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等教育理念,着力加强终身学习和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制度设计等”。

储朝晖认为,一方面应该从评价体系入手,尽快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教学,必然需要评价。课外培训班、林林总总的竞赛,正是说明了‘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盲目性还很多。”

另一方面,应该继续消弭校际差距,“校际差距的存在,给这些外部的培训、竞赛以可乘之机”。

江苏省泰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奚爱国认为,规范管理不是简单做减法。在基层调研中,他发现,基层学校教师群体受表彰的机会不多、且受益面小。“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基层教育部门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将表彰的杠杆多向教师队伍倾斜,充分发挥激励的正向作用。”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竞赛 家长 减负 课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