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干部“不在状态”不能止于“召回”

2018年05月07日 16:21 | 作者:田小典 | 来源:红网
分享到: 

5月5日,在孝感举行的全国驻村帮扶工作座谈会上,孝感市委书记潘启胜自爆“家丑”:“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共调整召回工作队长、队员合计323名,不能全脱钩的召回!能力较差的召回!工作不适应的召回!”(5月5日《湖北日报》)

“召回”曾经是商品召回的专属表达方式。如今,干部召回实际上就是干部能上能下的一种通俗表述。早在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便专门下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可以说,在中央制度支撑的基础上,孝感市实行干部“召回”制,成为了干部能上能下的具体探索。

今年年初,湖北省孝感市在先行派出164名干部驻村的基础上,又从101个市直单位增派519名优秀干部,进驻171个行政村。为了确保这些干部“身到心到”,先后出台近十项驻村帮扶管理规定。把个人表现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标准,把帮扶成绩纳入派驻单位目标考核。同时组建50人的市级督导队,坚持常态化督查与不定期明察暗访。在此过程中,发现了某些干部“不在状态”,便“召回”323名扶贫干部。这些被“召回”的扶贫干部,有的是“不能完全脱钩的”,有的是“能力较差的”,有的是“工作不适应的”。他们被“召回”,说明不能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不能完成组织交给的急难险重任务。

然而,在笔者看来,干部“不在状态”,不能只止于“召回”。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很多从上面下派下去的干部,都深受组织的重托,都肩负着扶贫重任。如果大多数下派下去的干部都没法完成任务,都“不在状态”,那么,我们的脱贫攻坚将如何攻坚?贫困群众的脱贫面貌如何焕然一新?

这些干部被“召回”了,究竟“召回”来干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大部分人都回了原单位,继续从事之前的工作。他们离开了脱贫一线,离开了基层工作,或许,在他们部分人内心,还非常期待有这样的结局。毕竟,脱贫攻坚重任在肩,工作辛苦,而自己被“召回”了,则恢复到了过去的工作状态,到了一个较为轻松的工作环境。对于这些被“召回”的干部而言,表面上是“惩罚”,实际上却是“奖励”。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清醒认识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所以,干部“不在状态”不能止于“召回”,更应该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让更多的被“召回”的干部感受到“惩罚”,感受到“不在状态”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以儆效尤。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召回”的目的。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召回 干部 脱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