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良好心态有利于提升科技人才的创造力

2018年06月06日 09:29 | 作者:陆林 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陆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陆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两院院士大会的召开,吹响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作为首次参加两院院士大会的“新院士”,亲耳聆听了总书记关于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动员令”之后,想结合我所从事的医学领域,就我国建设科技强国谈些感触、思考和建议。

首先,作为科学家要发奋图强研发生产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作为一名院士,我也是一名临床医生。我相信很多医生都和我有一样的感触,在医学诊疗方面,不管是高端医疗器械还是疗效较好的创新药品,我国仍大量依赖进口,这与我国百姓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要还存在不平衡、不匹配的矛盾,也制约着健康中国战略实现的进程。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我国在医学科技创新方面紧追猛赶,努力打破跨国药企在高端医疗器械和创新药品方面的垄断地位,研发生产本国的原研产品,从而用这些核心产品来保障、提高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

其次,身为科学家的院士们要带头培养年轻人,并成为年轻人的楷模。总书记说,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其实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发展和希望都要依靠年轻人。因此作为院士,作为年资相对较长的科学家,我们要支持和培养年轻人,努力给年轻人一些自由的创新舞台。比如在医学方面,我们应该鼓励年轻医生崭露头角,鼓励他们在资深医生的带领下,在医学科技一线有专研、有突破,从而利用这些科研成果减轻患者疾苦。

第三,提高科技人才特别是年轻科技人才的待遇。就医学领域而言,我认为目前我们年轻医生包括住院医生、规培医生、主治医生等,他们的待遇与付出还不成正比,还需要适度提高。在未来,这些年轻医生是为国家治病救人的主力军,他们将为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贡献重要力量,因而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待遇问题,要让他们也有获得感。正如总书记所说,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我们国家要建设科技强国,就应该在制度设计上给年轻人提供舞台,让他们安心于做好科技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守护国家的未来。

在提高待遇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医学科技人才的持续培养。医学本身连接着科学和技术,又事关人的生命,因而我们需要相对较为优秀的人来加入医学人才队伍。所以我们呼吁,国家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包括规培生培养以及主治医生培养等要加大力度,社会也应该给这些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过程以理解、支持、包容和成全。

第四,作为精神疾病领域的院士,我还想呼吁国家和社会多多关注科技人才的心理健康。总书记说,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其实,拥有“‘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需要科学家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也需要全社会能够包容科学家的想法和创意,特别是包容和理解他们的研究失败,毕竟“九死一生”对任何一位科学家而言,都是极为煎熬的磨炼。不能否认,目前社会对科学研究的认识以及对科学家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人们常把成功视为科学研究的常态,实际上失败才是科学研究的常态。因为社会尚不能客观认识和评价科学研究的失败,科学家常常要承受一些不必要的苛责,这就成为了他们的心理负担,进而影响其之后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成果。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曾指出,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适应之完全健康状态。那么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人才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众所周知,作为医学科技创新的主体,我国临床医生超负荷工作是一种常态,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的疲劳还要承担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既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也影响了我国临床医学科技创新的水平和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多关注科技人员的心理健康,要适度给科技人员减压包括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等,从而让他们有更好的创造性,以服务社会和健康中国。

编辑:赵彦

关键词:良好心态 科技人才 创造力 院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