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成立

旨在推进消化道肿瘤早期防控体系建立

2018年07月08日 14:56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7月8日电(记者 李木元)记者7月8日从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获悉,7月7日,由该中心、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委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共同发起的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在重庆正式成立。联盟旨在提高我国消化道肿瘤防治水平,推进消化道肿瘤筛查、早诊、早治防控体系的建立。

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成立仪式现场

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成立仪式现场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胃癌是消化道肿瘤中最为常见一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高居第二位。根据2015 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67.9 万例,死亡病例49.8 万例,我国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42.6% 和45%。

其实,消化道肿瘤如果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以大大提升。以胃癌为例,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在欧美国家可达70%以上,在日韩等国更是高达90%,而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则不足10%。因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主任李兆申院士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是延长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消化道肿瘤防治水平的关键点。

李兆申表示,联盟成立后,将聚焦消化道早癌防治,以产、学、研、医、用、管一体化模式促进消化道早癌筛查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的应用,提高国民良好生活习惯和素养,做到少生癌,不生癌。培养具备全面筛查早诊早治能力、具有运用新技术、富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快提高筛查认可度、筛查质量和推广度。探索具有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时代特征的医研交叉的发展之路,为保障我国国民健康乃至一带一路国家的国民健康做出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主任李兆申院士在仪式上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主任李兆申院士在仪式上发言

为创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消化道早癌筛查模式,前期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下,国家消化病临床研究中心(上海)依托协同研究网络开展了全国多中心胃癌筛查研究,所建立的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用于胃癌初筛,具有良好的筛查效能,充分实现了用最低的筛查成本检出尽量多的胃癌中高危目标。为推动该模式的落地,阿斯利康、必欧瀚、富士内镜、腾讯、华亘等多方支持下的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项目(GICC)今年在无锡成功试点,实践证明该方法不仅适用于来医院就诊的无症状体检人群,更适用于社区无症状人群的普查,因而极具推广价值。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正是立足于“GICC无锡模式”,走向全国推广应用。

为加快推动消化道早癌防治创新模式在全国的发展和落地,提高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综合防治水平,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应运而生。李兆申介绍,联盟成立后的工作聚焦在四方面:第一,推动消化道早癌筛查深入基层医院,让消化道癌症高危人群能够得到及时筛查和早期发现,实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二,瞄准医生基本功,在全国基层医院通过带教、指导和规范化培训,培养具备全面筛查早诊早治能力、具有运用新技术、富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式人才,将推动我国消化道早癌防治分级诊疗的实现。第三,进行健康科普宣教,将防治关口前移,提升大众和患者树立筛查意识。第四,探索具有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时代特征的医研交叉的发展之路,为保障我国国民健康乃至一带一路国家的国民健康做出贡献。

李兆申总结:“促进中国消化道肿瘤防治工作的发展,造福更多患者需要政府、医院、企业、协会、行业各方共同的努力。在中国消化道早癌防治事业的道路上,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无锡模式如果成功了,我们希望通过无锡辐射全江苏、全国,甚至“一带一路”,我期待通过社会各界力量的努力,消化道早癌的筛查、防治工作能走得更远,走得更长久。”

据悉,联盟由阿斯利康、必欧瀚、富士内镜、腾讯、泰康在线等多方支持。目前已经吸引了近1000家医院的积极加入和参与。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消化道 国家 防治 早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