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张云勇:中国5G如何练就独秀世界的“舞技

2019年03月12日 11:55 | 作者:包松娅 齐波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90312115504

全国政协委员张云勇  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田福良/摄

“一开始,做必须做的事情;接着,做可能做的事情;最终,你会发现自己正在做不可能的事情。”中世纪意大利人圣方济各说过的这句名言,用来形容中国通信行业的崛起,颇为合适。

中国的移动通信走过了一条不平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从“大哥大”时代,中国自主创新基本空白,从逐渐跟随、并跑到领跑,其中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同样实现井喷式增长,这才引领了中国自己的5G之路。

如今,5G、工业互联网已经被列入中央经济工作重点。那么5G到底是什么?能带来什么?

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的话说,如果之前的3G和4G是一条山间羊肠小路,那么5G就如同是高速公路。如果过去的移动网络的关键词只是带宽和速度,那么通过5G网络,未来可以实现更多丰富应用,远程医疗、无人物流、沉浸式教学,等等。

换句话说,5G已经超越了“快”,着力于行业生态的改变,着眼于为产业赋能,为中国工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赋能。

张云勇是中国100多万通信行业从业者中的代表,他历经了从固定电话出现到5G惊艳世界的全过程,大家为“结果”欢呼,他深知这“过程”的不易,热点背后自有逻辑。

“中国标准发出了声音”

■代际更替的节奏越来越快,说明全世界范围内都在研究和推动这个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所以说5G是大势所趋。

■可以说,从1G到4G阶段,整个技术和商业模式本身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上网速度不断加快。但是5G不同,是前四代通信网络基础上的一个飞跃。

■产业变革在不断加快。中国通信系统在2G时代持续了大概20年,3G时代大概10年,到了4G只运营了五六年,5G就出现了。这个节奏越来越快,说明全世界范围内都在研究和推动这个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是大势所趋。

记者:从“大哥大”到5G网络,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请您先简单梳理一下中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史。

张云勇:中国最早关注通信网络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招商引资正如火如荼,通信基础也是被作为引进外资的环境进行打造。我印象最深的是,刚开始我们花很大力气请来的外国客人,没待几天就走了。为什么?这些外国客人在考察中国的投资环境时,需要随时跟总部沟通情况,但中国当时还没有移动通信,需要去长途局申请长途电话,好不容易批复了,刚刚说到一半,电路就断掉了。这些客人发现根本没有办法与外界进行顺畅的沟通联系,接触几次这样的状况,就中断了合作。这时候,我们有关部门突然意识到,通信太重要了,它不止是老百姓沟通的桥梁,在更广泛领域中,更是不可或缺,于是中国通信事业开始艰难起步。

中国通信事业,从固定电话到1G时代,国内基本是完全空白。机缘巧合之下,改革开放初期,作为先行先试的东南沿海省份,福建省花光一年的外汇,成功落地了第一台固定电话。当时,电话开通的时候,有关领导围着交换机转了三圈,感慨道,原来一部电话的体积这么小,打电话声音这么清晰,没有任何杂音,真是没想到。

就这样,福建成了中国固定电话的先行者,然后开始在国内兴起。

但当时世界通信的趋势已经显示出了移动互联的特色,尝到了通信的甜头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在第一次城市运动会上,尝试引入移动业务,虽然当时的1G只是简单的打电话、发短信和部分多媒体功能,但基于中国非常庞大的互联网应用市场和东方人的社交习惯,很快的时间内就在全国引爆了移动互联时代。

可以说,从1G到4G阶段,整个技术和商业模式本身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上网速度不断加快。但是5G不同,是前四代通信网络基础上的一个飞跃。任何一个业务的成功,是政策驱动、技术驱动和业务驱动三驾马车驱动的结果,我们对移动通信的要求已经不只是快。到5G时代,技术人员发现人与人之间在通信和上网的需求上已经没有那么刚性,更快之后,还能做什么?研发人员开始把应用拓展到远程控制、场景模拟等,这是对通信行业原来只是“快”的层面的一个飞跃。

记者:通过对中国通信网络代际变迁的梳理,似乎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烙印,这几个阶段的“关键词”是什么?

张云勇:回顾从1G到5G的历程,的确有几个特点:首先,中国通信从一开始是完全空白,甚至花重金到处请人帮忙。从2G时候开始自己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和攻关,也逐渐有了中国自己的2G设备,但这些中国自己制造的设备还不具备竞争力。到3G的时候,中国设备商中兴、华为等,包括大唐已经占据了中国设备中的很大部分。到4G再到5G,中兴、华为不仅在中国,在国际市场上都已经遥遥领先,这个过程中国的自主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是一个很显著的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中国标准发出了声音。过去在1G、2G时代,开国际通信会议时,中国代表参加会议基本都是只听不说,不发言也不表态。到了3G,我们的标准就已经成为世界三大主流标准,但当时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很大分歧。而到了4G、5G时候,中国的通信标准数量已经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质量方面在5G系统里最主要的几个标准,包括编码方式都是中国华为的。专利也是这样,3G时中国开始参与,但专利数大概不到10%,到现在我们的专利已经占到50%,光华为一家就占到接近20%。所以我们说,现在中国的通信行业是在进行跨越式发展。

第三个特点,产业变革在不断加快。中国通信系统在2G时代持续了大概20年,3G时代大概10年,到了4G只运营了五六年,5G就出现了。这个节奏越来越快,说明全世界范围内都在研究和推动这个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是大势所趋。

“谁也不愿意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

■芯片是推动5G终端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对的,认为现在手机最先进的芯片在高通,这也是对的。但芯片只是手机的一个部分,并非掌握了最先进的芯片就能做出最先进的网络。

■如果把手机芯片比作砖头,一个完整的5G网络比作一栋房子的话,有了砖头,不一定就能盖好房子。

记者:上个月24日,华为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产品发布会,首次推出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商用手机,其搭载的多模5G芯片被誉为“华为最强”。当前华为在国际通信领域的地位有目共睹,但当前中国整体5G的水平在国际上的地位,如何评价?

张云勇:对于评价我不能用一句话来下结论,我只说几个事实,通过这些事实,评价自然就会出来。

首先澄清一个最大的误区,芯片是推动5G终端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对的,认为现在手机最先进的芯片在高通,这也是对的。但芯片只是手机的一个部分,并非掌握了最先进的芯片就能做出最先进的网络。如果把手机芯片比作砖头,一个完整的5G网络比作一栋房子的话,有了砖头,不一定就能盖好房子。

中国恰恰相反,我们的“砖头”目前来讲可能不是最好,但我们有一流的“建筑设计师”,还有性价比高的“建筑队伍”,反而具备了完成整个5G网络的条件。具体而言,我们首先有华为的芯片基础,其次,中国地大物博,有海洋、沙漠、丘陵,戈壁,还有密集的城区,中国的通信网络在这种广覆盖的条件下,长期在包括地下在内的高密度场景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运营经验,这是国外的运营商所不能比的。最重要的,我们还有中国庞大的用户消费习惯,这是最大的市场需求支撑。

从这个意义上,中国5G的发展优势非常明显。

再从另一个角度,所谓的制高点,看跟谁比?5G全球第一梯队就几个:中国、美国、韩国、英国,还有一个中东。其中,英国没有自己的设备厂家,已经明确用华为的,韩国现在是三星和华为一起用,但三星的价格高。再说网络规模,中国的规模大到什么程度?总的量大概有1500万台,广州一个地级市可能就超过澳大利亚全网。美国也没有本土的设备招商,过去曾经非常繁荣,但逐渐CDMA体制做不过欧洲了,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特别高。

所以如果非要比量级不可的话,我们就是跟美国在较量,其他国家的量级都跟我们不在一个档次上。而美国现在优势其实就三点,一个是芯片优势,现在我们华为正在迎头赶上。第二个就是操作系统,现在高度开放的时代,华为也可以自己开发同样的系统,这两个优势其实都不具备了。第三个就是能力,美国市场太小,美国网络质量比中国差一大截,去美国就知道,他们的网络是有限覆盖不是全覆盖,包括固网在酒店都是限速,还有老百姓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决定了市场需求,为什么微信、支付宝这样基于互联网的事物在中国发展很快,因为我们有这样市场能力。

所以说中国5G的国际地位,客观来讲,明白这些道理即可。

记者:中国的通信网络从一代到今天的五代,虽然起步晚,但今天却走到了前面,这种后来居上的势头是怎么形成的?

张云勇: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中国庞大的市场,这是我们的第一驱动力。最初中国有一句话,叫市场换技术。通过对国外先进设备的引进、安装和运营维修,我们开始了解外观和性能,这样才有了我们自己市场的起步。

随着发展,这个世界讲究产业分工,没有人能包打天下。我们的市场大,就有话语权。比如我们要求苹果在中国市场必须是首发,现在苹果最新上市的产品往往要从中国买,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市场太大了,谁也不会愿意失去中国这么大市场。

其次,虽然中国通信起步比较晚,但是整个产业链都还在,包括科研院所的实验测试、移动通信的基本设备,以及对标准的跟踪等。我们很多学校里的科研一直没有停,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意识,需要解决科研体制的束缚,进一步为科研院所和研究人员和高校老师赋能。

还有一个就是自信。一旦有了自信,就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比如华为一开始也并没有想过去做通信网络,而是代理别人的交换机,发现非常好卖,很多供应商抢着要,就说为什么我自己不去做?这才走上了通信的路子。在这条道路上,华为一心一意,展示了对企业发展的自信,还有对祖国发展的自信。

编辑:位林惠

1 2

关键词:5g 中国 通信 网络 全国两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