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制造业创新及融资渠道

2019年06月18日 15:51 | 作者:崔吕萍 李元丽 徐旭东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跨越“达尔文死海”为啥这样难?

金融业回归对制造业的支持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也是金融业本身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要求金融业加大对制造业创新的供给,我认为这需要一个过程:一是创新面临风险,投资创新意味着承担风险,这个转变需要掌握节奏;二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历程短,财政以外的创新机制和投资者对创新风险的承受力都需要逐渐形成。即便如此,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在技术上的模仿几乎走到尽头,创新是制造业转型和持续发展唯一的出路,金融对创新的投资也是必由之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

制造业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从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到产品开发、商业化、产业化,或者说从科研阶段到应用开发、中试放大、批量生产,产品要达到各类检验标准、满足用户体验。在学术内涵被揭示和公布之后,科研人员失去了兴趣,却又未形成可赚钱的产品,许多企业也不感兴趣,形成了一个两头不愿沾的中间地带,也就是“达尔文死海”。

此外,有一些人以为技术成果都在高校束之高阁,只要推动这些成果与企业对接就能实现转化,这样的认识过于简单化。实际上大多数的成果都不像新品种或者计算机软件那样拿来就能用,而是要动脑筋让它们能够跨过高校院所和生产企业两不沾的中间地带。跨过每一步重要的环节都伴随着投资的大幅递增,所以需要金融业的深度参与和融合。投资是动能,没有动能无法跨越。

西方一些机构和企业将技术的成熟度分为9级进行评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研发活动主要处于1到3级,生产型企业的活动主要处于8到9级,那么4到7级就是难于跨越的阶段。我国的企业创新能力普遍偏弱,像华为那样的企业是极少数的,科技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高校和院所,所以跨越的难度尤其突出。也有学者认为,研究、开发、商业化、产业化之间需要跨越三大障碍。从科学研究到技术开发所经历的障碍被称为魔川,是由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造成的,需要科技人员的探索和试错。从开发到商业化的过程,所经历的障碍叫“死谷”,这涉及技术放大和用户需求匹配两个方面能否成功,需要比初期研发高得多的投资。从商业化到产业化所经历的障碍被称为“达尔文海”,这涉及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这样一个相对复杂的描述,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达尔文死海”,包含了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化之间那段漫长艰难的过程。

跨越“达尔文死海”过程之所以难,一是因为每推进一个环节资金投入都要增加若干倍,失败的风险却有增无减;二是因为涉及的知识、技术、人才的跨度太大。目前,我们的政策是鼓励和要求教授把自己的成果一路做成产品、创办企业、开拓市场。如果成功的话,结果就是在市场上多了一位企业家,在大学里少了一位教授;如果失败的话企业家没诞生,教授也消失了。实际情况是,后者是大概率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还没有形成一个“自动化”的创新链条和自组织的生态环境。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企业并不仅仅是生产型企业,还可以是专门从事技术研发的企业,完成小试、中试不同阶段的企业,从事数字化、评估认证、财务法务等各类服务的企业。上游的技术研发企业把做到小试生产的技术成果卖给下游企业接续做中试生产,这样上游企业可以回笼早期投入获得生存发展,而接续研发的企业更善于在中试生产规模上打磨出市场欢迎的产品,自己融资生产,或者卖给更大型的生产企业投产。这样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降低了企业风险,并且更加专业化和分工细化。

为此建议:一是政府应该更多地为有创新能力和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二是逐步推进中间阶段技术研发业态的发展;三是搭建一些中试平台,建设一些创新中心;四是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支持制造业创新,跨过“达尔文死海”需要大量资金,拓展创新融资渠道为之上策。(徐旭东)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制造业 企业 融资 创新 金融 肖钢 协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