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委员支招两业融合

2019年12月03日 09:51 | 作者:李元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在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方面提供了方向。这是继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之后,我国首次出台关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两业融合”实施意见。

两业融合有何深意?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一步,两业如何融?听听委员们在调研后给出的建议。

■■■深意——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两业融合有何深意?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赖明勇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表示,《意见》顺应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消费升级趋势,在原有“两化”融合工作基础上,将两业融合作为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将为我国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能否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决定着我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能否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意见》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培育政策环境、完善体制机制,通过鼓励创新、加强合作、以点带面,通过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通过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现实——

有先锋也有隐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济光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民建中央围绕两业融合进行了深入调研,很多地方形成了两业融合的有益探索和经验。比如:广东省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达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0%,并以每年2%以上的速度递增,占GDP的比重为2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为40%,成为推动广东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在上海,爱姆意云商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采购和分销的云平台,把制造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做到可管理、可统计、可分析、可追溯,已经拥有ABB、德国汉高、法国海格曼、振华重工等一批国内外重要客户。”一同参加调研的赖明勇补充道。

赖明勇告诉记者,在湖南,中联重科以智能化生产为牵引,打造了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智能产线”和“智能工厂”,走出了一条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之路;三一重工树根互联旗下的“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服务三一数字化转型的同时,现在已经接入各类工业设备超47万台,平台能力覆盖95%主流工业控制器,支持350多种工业协议解析,连接超4300亿资产,并为客户开拓年均超百亿元收入的新业务,同时支持45个国家和地区的设备接入。“过去一年,已为蓝思科技、耐普泵业、恒天九五、星邦重工、航天凯天环保等省内众多行业企业提供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云服务,推动湖南制造业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赖明勇这样说。

赖明勇表示,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两业”融合,将其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两业”融合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依然在各层次存在一些不足。如,融合层次较低,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形成、融合平台功能不优,支撑力不够、复合型人才短缺,瓶颈制约较明显、“两业”融合发展环境亟待优化等问题。

在王济光看来,我国在两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协同性不强、深度不够的问题,具体而言:一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自主渠道;二是制造业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制造业赢利能力较低;三是虚拟经济走向畸形发展,导致一些实体产业难以得到金融支持;四是引领两业融合发展的协同创新机制未能及时建立,造成产业集群发展滞后、配套能力不足;五是新技术的创新原动力还不足,缺乏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上述问题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的共鸣。

武义青表示,融合发展不是1+1=2,而是要实现1+1〉2的效果。当前我国制造业中一些行业“大而不强”,沿价值链攀升和融合发展能力不足;部分服务业又自我循环,对制造业发展支持不足,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高、盈利

水平下降、经济脱实向虚等问题,都与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程度不高有关。因此,两业相融,要融出引领作用、示范效应、发展活力、服务效能、发展潜力。

■■■建言——

找“药引”开“药方”

下一步,两业如何融?

赖明勇建议:一是引导优势先进制造企业推动“主辅分离”,专业化发展,由单一企业优势扩展形成整个产业链优势。鼓励在规模、信誉和服务质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实施跨行业甚至跨地区兼并重组战略,拓展延伸产业链,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网络精准营销、融资租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商业模式,实现社会化服务与制造环节无缝对接。同时,深入实施集群化战略,优化调整“两业”空间布局,构建两业“群”对“群”协同集聚的空间融合模式,提升全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强化融合平台建设,完善平台支撑功能。从国家层面对现有园区规划体系进行统筹,优化调整“两业”空间布局,打造一批两业融合的集聚平台。通过提高先进制造业集群与现代服务业集群二者间的协作配套能力,促使园区集群由单一制造或服务功能转变为兼具制造与服务功能的产业链集合;三是加强融合人才队伍建设,夯实融合发展根本支撑。构建面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实施“互联网+产业融合人才”专项工程,建立开放共享的高层次产业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人才供需信息的高效互通;四是营造“两业”融合和谐生态,破除制造业和服务业固化、条块分割的行业管理政策,鼓励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融合发展。

王济光建议:在国家出台推动两业深入融合意见基础上,建议从宏观经济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到微观主体的企业制度、管理组织,全面强化协同创新,既要建设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也要适时调整产业政策、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同时还要规划引导好制造业与服务业在空间上的协同定位。

武义青建议:完善行业扶持政策,优化两业融合营商环境。围绕补短板、促创新,以疏通企业融资堵点为重点,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与产业链核心企业、信息服务企业加强合作,依托物流服务场景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交易闭环,破解两业融合过程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编辑:秦云

关键词:融合 发展 制造业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