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宋 健:《红楼梦》只宜默读

2019年12月20日 16:26 | 作者:宋 健 | 来源:今晚报
分享到: 

我个人有一个偏见,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只能捧在手上“看”的小说,一“读出声”,就会立马变味儿。如果拍成电影、电视剧,百分之百、千分之千、万分之万失败。据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红楼梦》的读者有多少?又会有多少个贾宝玉、林黛玉呢?你电影、电视剧里的贾宝玉、林黛玉,能是“我”心目中的贾宝玉、林黛玉吗?即便你电影、电视剧里的贾宝玉、林黛玉的形象还不差,属俊男靓女型的,但“一说话”,怎么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呢?看来,《红楼梦》确实是很特殊的一部小说,她拒绝一切“声像”对她的“演绎”。

为什么会是这样?原因可能很多。有一个原因,我认为可能是最重要的,就是《红楼梦》的语言,只能默读,而不能朗读。随便举几个例子:王熙凤出场,人未见,先听到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你试着说说看,你肯定“说不出”书中这句话的味道。据学术界的说法,《红楼梦》的语言,是“京白”“官话”,你用“京片子”说说试试,可会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又如,《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一回,黛玉见宝玉左边腮上有纽扣大小的一块血迹,便欠身凑近前来,以手抚之细看,知是蹭上的胭脂膏子,便用自己的帕子替他揩拭了,口内说道:“你又干这些事了。干也罢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吹到舅舅耳朵里,又该大家不干净惹气。”这段“情景”,你试着读出声,自己可觉得满意?再如,第四十回,刘姥姥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这个产生“爆笑”效果的顺口溜,笔者如果用纯正的宝坻话讲出来,可以笑翻全场,可是假如在全国范围内“播放”,必遭全国人民反对,原因只有一个,刘姥姥说宝坻话?太不靠谱了吧?我要问的是:刘姥姥该用啥地方的话呢?山东、河南、四川、广东还是河北保定?告诉你吧:哪的话都不合适!你别念出声,刘姥姥的形象、语言就活在《红楼梦》的书里。

刘兰芳讲《岳飞传》,风靡全国,据说评书播放的“时间段”,各类刑事案件明显减少,连小偷都歇工去听评书了。刘兰芳也说过《红楼梦》,有几个人从头到尾地听过?本人试着听了,总觉得用东北腔讲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古怪得很;而讲到涉及“爱情”的情节,尤其感到古怪。身上一阵冷一阵热的,鸡皮疙瘩掉一地。

本人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红楼梦》是中国的,拒绝一切“翻译”,全世界的人,如果想看《红楼梦》,请学好中文,来看中文版的,让林黛玉满嘴“yes”“no”,或者“思密达”,那还是林黛玉吗?《红楼梦》好像不适于“走向世界”,而是“世界走向《红楼梦》”才对。不知我的这个说法对还是不对?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红楼梦 林黛玉 默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