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大家谈 大家谈

织密织牢重大疫情防控基层防线

2020年06月10日 19:17 | 作者:谢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阻击战、总体战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将防控力量下沉,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我国公共卫生及突发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得到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重医轻防、基层薄弱等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也是不争的事实。

组织完备、反应灵敏、运行高效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是有效防控重大疫情的基础和关键。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切实筑牢基层重大疫情防控网底。

要完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制定“十四五”规划时,大幅增加财政投入,重点加强公共卫生特别是基层防疫基础设施及运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基层疫情防控组织,支撑疫情防控力量的基层延伸。设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专项,按照用于普通就医的功能空间和用于防控重大疫情的功能空间既互为区别又互相依存的原则,对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病房分区、单辟交通通道、独立通风设施等的功能改造,有效避免疫情发生时院内就医人群及医患交叉感染。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落实对目标传染病监测门诊制度和疫情直报管理、信息发布规范,进一步明确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承担的疫情重点人群排查、发热病人筛查分诊、留观点监测管理、密切人员与康复病人随访、参与社区管理等任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契约化服务、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手段、激励化机制,引导群众基层首诊,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疫情防控任务。

要促进医防融合发展。深化县域综合改革,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保资金整体打包给县域医共体,推动基本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融合发展、高效协同,建立预防医疗、慢病管理、康复为一体的健康管理新机制。探索县域“卫共体”建设,将疾控、应急、卫监等机构纳入“卫共体”统筹管理,增强疫情报告、隔离、治疗的有效衔接。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落实“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促其心无旁骛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和基本治疗服务职责。

要加强基层公卫人才队伍建设。增加高校公共卫生学院设置,加大力度扩大疾控、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全科医学学科宣传和学生招收力度,加大农村及偏远地区订单定向培养。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卫技人员职称晋升机制,吸引医务人员扎根基层,并对现有人员开展公共卫生、防疫知识及业务技能的全员培训,快速提高现有人员公卫素质和能力水平。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推行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提高合理待遇及养老保障水平,调动其做好防疫工作的积极性。

要强化重大疫情监测预警。加强免疫规划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针对当地的流行病、地方病将适宜的二类疫苗纳入一类管理(如流感疫苗免费注射)。统筹重大和基本公卫服务项目衔接,对属于重大传染病专项的,除完成规定防治任务,更加注重考核防病健康知识向普通民众延伸的服务。盯紧防疫“观察哨点”,严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强化其与疾控、卫监部门的信息功能对接。同时,积极推动监测体系“关注前移”,如对与动物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重点监测,在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建立完善因病缺课缺勤监测系统,并细化、实化、具体化“传染病和突发公卫事件报告处理”服务规范要求,使未去医院的感染者也能第一时间被发现并控制。

要完善群防群控机制。持续发挥此次疫情防控广泛动员起来的社区网格化群防群控体系作用,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乡镇、社区、村(居)委会联系互动,共同做好健康教育与促进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工作,平战结合,一旦疫情发生,群防群控力量快速聚集。用好基层自治组织力量,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城乡人居及市场环境治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卫生道德和卫生习惯,如流感季节自觉在公交、地铁、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勤洗手、自觉抵制食用野生动物等,增强依法防控意识,提高自我防护及应对能力。

织密织牢基层重大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不仅仅在于让疫情快速消散,让各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少发、不发,才是我们遭受此次疫情惨重代价之后更应付之行动的积极态度和理性选择。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