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国产医药创新路在何方?委员专家支招

——“提升创新药物可及性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座谈会举行

2020年10月23日 17:2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 杨岚 何方)  10月23日,由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主办的“提升创新药物可及性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座谈会在京举行,十余位委员、专家学者就“提升创新药物可及性,积极发挥医保助力作用”“加强药品数字化建设,促进医药产业发展”“打造我国新药创制研发、生产和临床推广应用协同发展的生命健康产业”等多个话题进行座谈。

微信图片_20201023172527

会议现场。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贾宁 摄

本次座谈会以“提升创新药物可及性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分析探讨我国医药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并针对痛点和难点问题建言献策。

医药产业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医药市场,医药创新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长久动力,更是解决建言献策,凝聚共识。民生问题、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受益于国家多项政策措施的突破,特别是药品审批制度改革,民间资本加速涌入医药创新领域,高层次产业人才加速聚集,中国医药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具备了良好的创新势头。2014年到2018年我国医药市场以8.1%的年化增长率增长,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至1.5万亿元,2020年将达到1.75万亿元。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500亿元。以君实、恒瑞、信达等为代表的民族企业站在医药创新特别是生物医药创新的潮头。

微信图片_20201023172129

会议现场。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贾宁 摄

委员、专家坦言,目前我国医药创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发展瓶颈,包括原始创新能力落后、基础研究薄弱、临床研究水平参差不齐、支付采购的价格政策创新激励性差、专利链接和专利保护制度不健全等。

委员、专家表示,医疗、医保、医药是医改“三驾马车”,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医药创新需要协同发力,才能取得成效。建议进一步完善创新药上市激励政策,包括审评审批、医保、招标采购等政策,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专利和数据保护,建立专利链接制度,解决好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链条鼓励企业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当日,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曲凤宏,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河南省委专职副主委、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花亚伟,全国政协委员、战略支援部队医学中心主任顾建文,全国政协委员、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罗永章,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岳秉飞,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原院长侯艳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顾问委员李大魁,农工党中央医疗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邵蓉,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宁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人民政协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王相伟致辞。

编辑:杨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