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中银协《报告》传递的理财业新信号

2020年11月17日 10:18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1月13日,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对外发布《2020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传递出的一个信号是,年轻一代正逐步取代其祖辈父辈成为财富管理市场的主导。这一代人理财投资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深受互联网影响,这要求银行理财业务必须主动走出以往利差模式的舒适区,借助金融科技为个人零售客户和长尾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打破刚兑

净值型产品成“主力军”

《报告》显示,作为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绝对的领先者,银行理财业务在过去16年中实现了规模快速扩张。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37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非保本理财产品,理财产品4.73万只,存续余额23.40万亿元,存续余额较年初增长6.15%。

然而,全新的监管环境对传统理财业务运营逻辑和业务边界形成巨大冲击。在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业内俗称的《资管新规》)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业务体系面临重塑,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之资管本源。

《报告》认为,打破刚性兑付是《资管新规》首要任务,而打破刚兑最好的方式是净值化管理。作为打破刚兑的“主力军”,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近年来持续提升。与此同时,作为监管引导的发展方向,各家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的意愿也持续高涨。

不是所有银行都具备代客理财的能力

国际银行系资管机构的发展经验表明,只有注重构建自身的经营模式与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在资产管理行业统一的竞争环境下,各类机构分工与专业化趋势将进一步深化。

对于有能力获取理财子公司牌照的机构来说,应该抓住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这一机遇,借助理财子公司在投资、销售、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拓宽投资边界、丰富产品体系、突破盈利空间、实现理财转型。

对于部分市场份额较大、理财实力较强的中小银行而言,即便不能获得理财子公司牌照,仍可凭借在属地的终端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资源,建立客户需求快速响应机制等方式提升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特色化运营。

一部分理财实力较弱的中小银行,一方面在人才、投研、系统等方面存在劣势,并不具备在《资管新规》落地后开展理财业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又面临理财子公司产品激烈竞争,或将面临退出理财市场的窘境。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表明,部分中小银行正在退出资管领域,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37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非保本理财产品,较2018年的403家减少26家。

要迎合年轻一代客户的互联网思维

展望未来理财市场变化,《报告》认为,在全球经济发展局势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全球银行资产管理行业亟须寻找新的规模增长点,且在市场波动中,头部效应将更加显著,银行系资管机构将在全球资管市场进一步占据主导地位。

从区域结构看,发展中国家因其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居民财富积累增长率以及资管市场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银行理财业务仍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正在重塑资管业务。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理财业务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形成及时响应、信息透明、自动化处理以及智慧决策的业务闭环。

《报告》同时预计,未来,资管产品的数字化、定制化将成为大趋势。转型财富管理,借助金融科技为个人零售客户和长尾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则是全球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关键。智能投顾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引入投资顾问领域,具有低门槛、低费用、投资广、易操作、透明度高及个性化定制六大优势和特点,能够很好地契合正在快速积累财富的“千禧一族”以及广大长尾客户理财需求。全面满足客户财务目标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成为全球各大银行乃至各类资管机构对未来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

编辑:秦云

关键词:银行 理财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