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政协动态

发挥侨力作贡献 共建共享自贸港

———全国政协侨联界委员考察团赴海南考察综述

2020年12月09日 18:54  |  作者:本报记者;孙金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2月9日电 潮起海之南,逐梦自贸港。海南是我国7个经济特区中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也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随着6月1日《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发布,中国的改革开放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总体方案》提出,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海南也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结合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个当前最大实际,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就要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凝聚侨心侨力,共促海南发展。

10月19日-24日,全国政协侨联界委员考察团围绕“汇聚侨界力量,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赴琼考察,以期充分发挥侨界优势,宣传推介海南自由贸易港,引导推动广大侨胞积极参与到海南自贸港建设,共同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各项政策和改革举措落地。

微信图片_20201209185605

栽好营商环境“梧桐树”

“这里是海口临空经济区,那边是滨海生态CBD总部贸易区,临近海边的是国际文化交往组团……”10月20日,海口市江东大道北侧的江东新区展示中心,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沙盘被摆放在正中央,讲解员陈倩雯脸上满是自豪,“自从6月份这里挂牌成为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后,这里的全球投资热线电话更加火热,最多的时候一天有超过50个。如今江东新区正吸引着全世界投资者来这里投资兴业。”

“目前江东新区已经吸引了1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地。”海南省委自贸港工委办(深改办)副主任李宇飞表示,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11个重点园区之一,江东新区正按照海南自贸港政策的要求,大力推进制度集成创新,优化园区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海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离不开产业支撑,离不开企业广泛参与。海南靠什么来吸引企业?需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良好的营商环境具有“洼地效应”“连锁效应”,能使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汇流聚集,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在8月31日召开的海南自贸港创一流营商环境动员大会上,时任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明确表示,对海南这么一个欠发达地区、市场和原材料“两头在外”、产业配套不足的岛屿经济体来说,靠什么发展?靠什么吸引投资?关键要靠一流的营商环境。

据了解,习近平总书记4月13日发表重要讲话以来,海南共发布8批85项制度创新案例,涵盖优化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近日,海南又出台《海南省创一流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20—2021年)》,计划从11个方面,采取31项措施,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助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海南坚持为营商环境“浇水”,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选择落户海南。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9月,海南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全省新增市场主体达到20.10万户,同比增长22.91%。其中,企业9.87万户,同比增长106.66%。

虽然海南在推进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考察团看来,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南的营商环境目前与中央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与企业和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并非一朝一夕的易事。海南如何才能打造出一流的营商环境?

“海南改善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唯有专注制度集成创新,在一些领域进一步‘有所为’,才能不断增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表示,专注制度集成创新,不仅要学会在体制机制弊端上做“减法”。还要学会在强化服务上做“加法”。“这就要求海南应着眼于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这五大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制度安排,一个个环节精心打磨,用心倾听、触摸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拿出实实在在的解决举措。”

“建设海南自贸港,迫切需要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康晓萍表示,海南在营商环境建设与国际接轨方面表现欠佳,其具有国际品牌的专业服务机构不多,导致无法有效吸引外资,为外资的流入提供服务的能力不足。因此,她建议,海南一方面要清理和废止不符合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求的地方法规政策与行政指令;另一方面,要与中央有关部门形成合力,加快立法节奏,尽快完成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基础性立法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丁时勇则认为,现阶段海南需要借鉴包括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迪拜已有的自贸港成功经验,特别是在营商环境方面。在丁时勇看来,海南应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落实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各类企业都能享受到公平、统一和开放的市场环境。在贸易、金融、电信、医疗、运输、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实现市场主体投资自由化、国际化。

打造多样化特色化人才“蓄水池”

“经初步判断,您符合海南自由贸易港高端人才或紧缺人才条件……您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将在明年您办理汇算清缴后退还到您登记的银行账号。”10月19日起,海南省约万名高端紧缺人才陆续收到了一封名为《致海南自由贸易港高端紧缺人才的一封信》的来信。

“这封信聚焦了人才关心关注的内容,解答个人所得税的范围、享受优惠的力度、政策实施的时间、如何享受政策优惠等问题。”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副局长夏琛舸表示,目前,海南省已向经初步研判能够享受海南自由贸易港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高端紧缺人才送出了约万封《致海南自由贸易港高端紧缺人才的一封信》。“通过送政策上门,让符合条件的广大人才具体、详细地知悉、掌握和享受海南自贸港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增强他们在海南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从而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生动局面。”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让人才留得下、有事干?

据了解,近年来,海南密集发布了一系列招才引智的政策,出台了多项针对高校毕业生、候鸟人才、外国人才到海南落户干事创业的举措,同时,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提供精准服务。

近日,海南省委人才办又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2020)》和《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明确了海南对高层次人才的认定和服务管理体系。

此外,还在海口的4个重点园区设立人才工作站,不仅介绍人才政策,还提供高层次人才认定、引进人才住房补贴申领等一站式服务,想要创业的人才还能在这里孵化产业项目。

在政策加持下,大批人才涌向海南,在海南建功立业、展现才华。据统计,自2018年4月13日以来,截至今年9月30日,海南省共引进人才16.1万多人。其中,今年6月1日《总体方案》发布后,引进人才6.3万多人。

尽管海南省人才引进制度建设以及载体平台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考察团认为,房地产一家独大、人才短缺、物价偏高等制约长远发展的“痛点”,仍是海南自贸港人才引进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事实。海南省在经济结构、产业体量、创业平台等方面,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因此,海南必须深化改革探索一条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具有海南自贸港特色的广义人才引进发展之路,这样才能激发潜能、创造比较优势。

“海南自贸港要建设、要发展,亟需增人气,亟须大量应用型人才投入到大建设当中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亦龙表示,海南应打破狭义人才观的限制,积极推进和实施广义人才引进战略。“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打破学历、头衔的限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实施不唯身份论、年龄论、学历论、资历论,广泛引进对海南发展有用的人才,充分利用各类人才一技之长,服务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和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提案委专职副主任和向红认为,海南应积极构建“引、用、育、聚”人才引进机制,加大引才力度,增强海南对人才的吸引力,实现人才集聚。“‘引、用、育、聚’人才引进机制的建立意味着人才引进已不仅仅聚焦人才的迁移,还应该重视人才迁移的后续发展与稳定。只要能够形成一支稳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海南的社会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高就将步入快车道,实现超越。”

“积极打造各类配套设施,加快各类人才引进是海南自贸港目前发展的当务之急。”在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陈怡霓看来,在建设自贸港的背景下,海南亟须旅游服务人才、农业技术人才、医疗产业人才、海港科学人才、国际贸易人才、规划人才。她认为,“海南人才引进主导部门,在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管理等方面应有一个整体完备的发展规划,在人才引进、落地、发展等过程中,让人才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和评估,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对应每一个阶段的荣誉和资源,让人才心有所栖,稳定做事。”

“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海南要想持续留住人才,就要多建设本科院校。”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郑鈜表示,对于城市竞争来说,本科院校的建设应得到更高重视。因此建议海南省加大本科院校的创建力度,并吸引其他大学在海南建设独立的学院或校区,同时,在筹划建设本科院校时要用好自贸港这一政策招牌。

以“大侨务”谋划“大作为”

站在海南万宁市兴隆镇的凤凰山脚下,抬头远望,可见一大片热带雨林植被郁郁葱葱。这片罕见的低海拔原始热带雨林归万宁兴隆华侨农场管辖。

作为全国最大的华侨农场,兴隆华侨农场创建于1951年,先后安置了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国华侨1万多人。经过近70年的艰苦建设,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聚农、工、商、旅游综合发展的大型华侨企业。

我国是侨务资源大国,海南是知名传统侨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琼籍海外华侨华人约有390多万人,琼属社团300多个,分布在60个国家和地区。全省约有归侨侨眷120多万,覆盖全省19个市县。

“海南海外侨胞人数占全省人口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他们的故土情结很重,对家乡的感情很深。”海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陈健娇表示,新时代下,海南必将迎来新一轮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投资的热潮,应充分调动、发挥其独特优势,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考察团认为,侨胞具有资金雄厚、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独特优势,是自贸港建设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海南在引进侨资参与自贸港建设方面,必须树立“大侨务”理念,拓展“大侨务”格局。

“开展好侨务工作,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意义重大。特别是海南自贸港建设启动以来,得到了全球侨胞的高度关注。如何整合侨务资源,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个时代之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刘以勤表示,打好“侨”牌,对海南自贸港建设有长期作用。“因此,海南要建立常态化的联系对接机制,充分发挥用侨优势、挖掘用侨潜力、改善用侨条件、拓宽用侨范围,引进全球侨资为我所用,努力使海南成为侨商投资的中心枢纽和辐射枢纽。”

与刘以勤的观点相似,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也表示,海南应树立大侨务观,打破侨资源地域局限性,高度重视侨商侨资的引进,充分利用海南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在政策、区位、资源、成本、产业、人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大引进侨商侨资力度,争取更多侨商侨资为我所用。“要紧紧围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产业政策、产业方向、目标任务,精心孵化一批突出海南特色、符合自贸港建设产业要求、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政策资源优势、迎合侨商投资特点的招商项目,并做好对接的具体策划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森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梁树森则表示,可研究设立海南省海外侨胞顾问团,在华侨华人中培养一批骨干力量,作为顾问团成员,组织引导他们当好“红娘”,充分发挥其海外人脉资源等各方面优势,为海南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同时,他还建议在中国侨联的牵头下,建立华人华侨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平台、把侨团、侨商领袖、知名华商、华裔等基本情况,以及投资方向、产业发展、专业领域、独特优势等各项数据汇总到数据库里,作为海南在招商引资引智引才依据,综合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

“海南是侨务资源大省,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沈敏认为,海南自港建设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更加务实高效的合作,实行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合作发展,争取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理解、支持和共享。“人文合作至关重要,海南要充分发挥海外社团和侨领的优势,以血缘、地缘、语缘为基础,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积极开展海外联谊活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宣传中华文化、展示海南特色文化,感化和影响住在国民众,增进其对中华文化和海南特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编辑:刘乙潼

关键词:海南 建设 南自 发展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