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聚视频 特别策划 委员会客厅 微光 微光 欣视角 主播一分钟

首页>视 频>原创

今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33次提及这个词!

2021年01月18日 16:3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01

△河南省政协委员、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史学建接受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采访

抓住水沙关系协调这个“牛鼻子”

记者: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作为水土保持科研工作者,您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给河南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史学建: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黄河干流在省内长度710公里,而汇水(流域)面积只有3.60万平方公里。

黄河安澜对河南省至关重要: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和河道摆动,给两岸一定范围内带来重大影响。根据历史记载,1949年以前的两千多年间,黄河决口千余次,改道26次,便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每一次决口和改道,影响范围都很广。

黄河水滋润下游两岸:河南受水面积大于汇水面积。河南省黄河涉及灌溉面积2121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238万亩,引黄灌溉区是河南省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黄河水也是河南沿黄城市重要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来源。

弘扬黄河文化,河南大有可为。“一部中国史,半部在河南”,足见河南文化底蕴很厚重。其中,河南人民群众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以及与黄河洪水作斗争的过程也创造了灿烂历史文化,由此便有“一部治黄史,半部中国史”说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对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黄河流域水少、沙多的天然禀赋决定了其生态环境天然脆弱性,加上人口增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超出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使其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表现为上游水源涵养能力低且生态环境脆弱,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支流污染严重,下游生态用水量偏少、河口天然湿地萎缩等。我认为,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协调这个“牛鼻子”,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河南黄河岁岁安澜。

△河南省政协常委、黄委会信息中心副主任寇怀忠接受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采访

为黄河装上“智慧大脑”

记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建设“智慧黄河”的任务。您是一名黄河治理信息化专家,致力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让母亲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您能否简单谈一下对“幸福河”与“智慧黄河”的个人理解?

寇怀忠:关于“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句话有两层含义,首先黄河是母亲河,母亲要照顾、养育他的孩子,母亲自身要健康,要有活力;其次,母亲河要为沿岸百姓的工业、生活生产等提供滋养的环境或支撑。

在人们的印象中,“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路奔流入海,但其实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近30年,黄河曾多年出现断流,最严重的是1997年,黄河严重断流226天,一直断到柳园口。有了长年断流的切肤之痛,也就有了现在黄河水量的统一管理调度。1999年起,国家实施黄河水量统一管理与调度至今,黄河实现连续21年不断流。

大保护、大治理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河流本身的治理上,更应该关注沿黄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变化与黄河的良性互动关系。国家已明确提出了要建设“智慧黄河”,给黄河装上“智慧大脑”。黄委会作为“母亲河”的大管家,现在已经建立了先进的黄河水量管理调度信息化系统,利用已经建成的防洪减灾指挥系统、水资源调度系统等,打开电脑和手机,足不出户就能了解黄河的水情水资源情况。

让黄河成为“幸福河”,必需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智慧黄河建设。要充分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流域水情、工程运行状态、农业节水情况、水资源严格管理三条红线指标等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相关数据进行透彻感知采集、汇集起来,提升对水资源的动态监测能力,实施干支流一体化调度,实现信息数据的开放互联,深度节水控水,合理分水,管住用水,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实现黄河治理信息化、智慧化、现代化

记者: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黄河”一词被提及33次。河南的根脉在黄河,安危在黄河,高质量发展潜力也在黄河。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河南如何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新篇章?作为政协委员,两位有什么具体的意见建议?

史学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按照黄河流域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的思路,分区分段、因地制宜推进流域生态建设。对此,我建议,加强豫西三门峡、洛阳、焦作、济源和郑州等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在黄河下游建设生态廊道的同时,加强和提升河道系统治理,把高效输沙通道建设融入下游生态廊道建设,让泥沙冲淤平衡,河床不再抬高,确保黄河长治久安。

寇怀忠: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确保黄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我认为,河南要率先建设“智慧黄河”,支撑河南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量,在流域省区作出示范。为此,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主体单位,编制相关规划,指导具体实施;各地要实现协同推进,将黄河信息化建设纳入重点项目建设,构建智能化相协同的业务运行和综合决策服务系统,推动黄河流域河流系统、生态系统及经济社会和谐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黄河治理信息化、智慧化、现代化之路。


记者:宋宝刚 刘佳政 靳燕

编辑:赖仁杰

关键词:黄河 河南省 生态 河南 建设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