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委员有话说 政协人语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 论>委员评论

乡村振兴要“刚柔并济”

2022年03月06日 16:43  |  作者:本报特邀评论员 李云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近日,21世纪以来中央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它充分反映了中共中央对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贯主张、连续发力和坚定措施。

乡村振兴要坚守“刚”性要求,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农稳粮丰,地技双藏。要始终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并强调耕地要量质齐升。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地逐级分解下达,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统筹规划,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

“刚”性要求的另一条底线是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提升脱贫地区发展能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实行政策推动,产业升级,补齐短板,创造优势,用发展的举措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细化落实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开展政策效果评估。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强化监测帮扶责任落实,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乡村振兴也要“柔”,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我国农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气候变化、发展基础千差万别,在促进政策落实、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釆取针对性很强的措施,都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去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乡村振兴强大内生动力,激发乡村振兴主体活力,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及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在特色产业发展、产业融合、关键产业选择及补链、强链等关键举措,一域一策、一县一策、一地一策是一项接地气的活,也是一个科学的活,是更好地将中央一号文件落地落实的实干活。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急不得慢不得,要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识劲,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奉献必定有我”的胸襟,要有“敢于天下先,实事求是”贯穿一线的闯劲,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闯过困难从头越”的实劲。

“刚”“柔”并济施策,是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一是要创造乡村产业多功能优势。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种功能锻造,创造乡村产业新优势,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特别是创建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突出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在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等行动中形成多功能集群特色并不断塑造新优势。二是调动振兴主体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三是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不盲目不浮躁,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防范村级债务风险。四是锻造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堡垒。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五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促乡村振兴。把解决乡村急需的技术、人才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乡村人才的发掘、培养、使用上取得新的突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通过制度化建立乡村振兴长效发展建设治理机制和表彰激励机制,是“刚”“柔”并济的春天“温度”。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乡村 振兴 建设 产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