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协商建言

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2022年03月07日 14:38  |  作者:孙金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22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满一年。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长江流域保护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重庆、武汉、南京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长江保护修复作出系统部署。

从长远计,为子孙谋。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成为基于长江经济带战略而提出来急需完成的一项严峻的任务。按照中共中央统一部署,从2021年起,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将对口开展为期5年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

两会期间,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也成为各民主党派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人民政协网3月7日电 (本报记者 孙金诚)

学精准施策

系统推进长江污染治理

长江是黄金水道,水运成本较低,加上这一带矿产资源比较多,运输原料和产品相对方便,因此长江经济带集聚了化工、能源、机械制造、冶金及建材等大量重化工企业,全流域治污形势十分严峻。

民建中央在调研中发现,虽然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部分尾矿库治理任务十分繁重,仍存在着治理难度大,风险系数高;责任主体不明,治理资金缺口大;选址不科学,居民健康和环境灾害隐患大;对发展与安全关系认识不足,生态保护治理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

民建中央认为,进一步巩固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治理成效,是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民建中央向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尾矿库综合治理的提案》,建议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科学治理消除安全隐患,根据危重矿、隐患矿、无主矿等不同特点和轻重缓急,分类制定治理措施;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强化监管确保安全可控;强化部门联合治理监管机制,提升综合治理效能,建立健全尾矿库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大技术和资金帮扶,实现治用结合可持续发展,提高尾矿综合利用技术水平。

此外,在调研中,民建中央还发现,由于长江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农业面源污染责任主体尚未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各级政府部门采取的许多防控措施重投入轻维护少监管,效果不佳。

民建中央在提交的《关于加强长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建议,构建长江流域生态缓冲带;优化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顶层设计;打造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典型样板,完善绿色有机认证监管的配套政策;加强对非必需农化产品的监管,健全废旧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完善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鼓励引导农户和企业积极参与各项面源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责任主体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整治工业园区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一项重要任务。近两年,相关部门开展了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的整治,初步取得积极成效。

不过,在农工党中央看来,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的绝对资源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依然较大,其生态环境治理还存在工业园区缺乏生态联动,未能形成区域性污染物循环利用网络体系;精细化治理水平不高;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园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不到位,污水管网问题较为突出等问题。

据此,农工党中央建议,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技术升级改造,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加速园区循环化改造,构建区域工业绿色生态链,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共享机制;提升园区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不同主体监管信息的同步共享,避免多部门间信息不畅导致的监管疏漏;推进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体系建设,完善第三方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优化环境服务市场。

强化顶层设计

筑牢长江水生态安全屏障

长江流域重点湖泊是长江的重要生态屏障,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长江大保护的成效。长久以来,长江流域湖泊生态环境积累问题较多,流域内干旱与洪涝灾害频发,部分水系连通性受阻;水污染形势严峻,重要湖库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受流域内工农业污染以及用水量激增等因素的影响,重点湖泊的水生态服务功能普遍下降。

民进中央认为,缺乏针对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生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技术方法,缺乏用于表征生态健康水平的基础数据和相关科研支撑,仍是当前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修复所面临的短板。

为此,民进中央建议,强化指标体系顶层设计,因地制宜确定具体指标,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湖泊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推动湖泊生态监测体系发展,实现各部门相关监测数据的互联互通;建立生态健康评估长效运行机制,提高体系建设水平,建设一支业务熟练的调查监测队伍,切实为我国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有力支持。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位于长江上游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既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聚集区,更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

民革中央在开展长江大保护专题民主监督调研中发现,当前,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但受水利水电、旅游(水)等开发影响,河流生态环境明显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降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退化趋势,水生生物资源遭到破坏等问题日益显现。而且,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偏低,运维难度大;农业面源污染突出;环境风险隐患多,流域生态安全面临威胁;流域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创新不足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为此,民革中央向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环境保护 筑牢长江上游水生态安全屏障的提案》,建议实施沿江生态整治,重构河流生态廊道,保护好流域水源涵养带,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多举措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提升运维水平,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有效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形成水土固多环境要素系统联动,统筹规划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以农业绿色经济模式带动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控;尝试流域监管智能化,降低流域环境风险;构建流域水生态安全屏障的惠益机制,积极开展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探索跨区域、跨部门、跨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筑牢长江上游水生态安全屏障。

在调研中,民革中央还发现,长江岸线利用局部布局不合理,岸线资源紧缺矛盾逐渐凸显,一些滩涂湿地的生态资源破坏严重、监测体系有待完善。此外,不同系统与部门从各自角度对长江大保护相关要素进行监测,但数据共享不足,而且缺乏不同专业方向的数据分析。

民革中央建议,统筹规划控制岸线利用率,合理重组和调整现有岸线资源,降低岸线开发强度,提高利用效率以缓解岸线资源紧缺矛盾;加强长江流域岸线利用项目监督管理,形成事权明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管理机制;建立长江流域全要素智慧化信息共享平台,对长江保护带内各种经济活动和工程建设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开展长江沿线滩涂湿地调查和抢救性保护,强化沿江滩涂湿地红线意识,彻底解决长江沿线滩涂湿地破坏严重的问题。

弘扬长江文化

润泽长江经济带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离不开文化支撑,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是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长江保护法》也要求加强长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

近年来,长江中游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与提升等级工作有序推进,对其进行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分析并采取不同保护利用方式,取得良好效果,但仍存在一些管理体制未理顺、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健全、保护利用意识较淡薄且人才和资金缺乏等问题。

为此,民建中央建议,理清职责权限,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组织领导,共同推进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顶层设计,促进水文化遗产资源调查、评估、保护、传承、利用与发展;完善制度体系,夯实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依据,注重省际间的协调合作,努力形成科学、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提供基础支撑;加强资金保障及长江中游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列入相关部门、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工程建设项目(概)预算。同时,加强各类人才培养,推进建设技术团队、专兼职团队、志愿服务者团队等三支队伍。

近年来,长江航运快速发展,对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运输保障作用。但与此同时,长江船员作为长江航运的基本要素,目前存在着高龄化严重、供需失衡、人才匮乏等问题。

据此,民革中央提交提案,建议加大扶持,政策引导,提升职业吸引力;编制《长江航运人才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长江航运人才发展战略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科学指导行业人才发展;支持高校与航运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以大学生实践见习基地为载体,开展“订单式”培养;完善航运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利用船员在职培训平台,尤其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需求的年轻船员开展职业培训,提高船员的职业素质;引导媒体宣讲长江航运文化,让社会更加关注长江航运历史,让社会更加认同船员贡献。 


编辑:李京

关键词:长江 生态 经济 保护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