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筚路蓝缕向辉煌

——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10周年系列活动掠影

2022年07月18日 09:41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现场

本报记者 谢颖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在国博创建110周年之际,向国博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今年,是国家博物馆建馆110周年,它的前身是1912年7月设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安门广场东侧新建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2003年两馆合并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2012年改扩建后正式对外开放。百十年风云激荡,百十年筚路蓝缕,近日,国家博物馆举行一系列精彩活动,展现110年不平凡的历程,展现中华文明传承和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同时也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典守文脉 开拓创新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物的保护研究传承,国家博物馆近日陆续推出系列展览“薪火赓续——罗伯昭捐赠展”“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暂定名),从藏品征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等三个方面,讲述国家博物馆110年来典守文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历程。

走过110周年,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已拥有143万余件藏品,成为5000多年中华文明代表性物证的重要收藏展示平台。构建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藏品体系离不开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慷慨捐赠和热心支持。他们钟爱中华文明,勇于化私为公,自觉将个人绵薄之力汇入文化繁荣发展的壮阔洪流之中。罗伯昭便是其中杰出代表。

罗伯昭是我国近现代著名钱币学家、钱币收藏家。1957年9月,罗伯昭将其收藏的15431件文物捐赠给北京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至1965年,又先后捐赠文物70余件(套)。如今,中国古代钱币已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大类,总量众多、品类齐全,一级品数量在国内外均独占鳌头。在“薪火赓续——罗伯昭捐赠展”现场,记者看到“建炎元宝”篆书钱等珍品,以及《沐园四十泉拓》《泉币》杂志等展现罗伯昭收藏底蕴和坦诚务实学风的物证。它们既彰显和铭记了一代名家的人生追求和家国情怀,也展示和见证着国家博物馆从筚路蓝缕到走向辉煌的历史脉搏。

1921年,几乎与仰韶遗址发掘同时,在河北钜鹿开始的古城发掘,揭开国博考古的序幕,至今也已走过百余年春秋。“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中,240余件考古出土代表性文物从海、陆、空不同维度立体展示了百余年来国博考古不断开拓进取的历程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博考古长足发展,始以田野考古为主,后陆续开拓水下、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领域,设立专门机构,开一时风气之先。主持山西垣曲古城东关、南关商城,河南渑池班村,江苏连云港孔望山,山西绛县周家庄、西吴壁,江苏泗洪韩井,陕西宝鸡吴山,河北康保兴隆等遗址田野考古工作;组织开展南海一号沉船遗址调查、平潭碗礁和大练岛一号沉船遗址发掘及全国沿海水下文物普查等水下考古工作;开拓实施河南洛阳汉魏故城、内蒙古赤峰古城址等区域的航空考古调查工作……展览中一个个考古成果,映照出国博考古人一步一步找寻中华灿烂历史文化物质遗存、探索中华文明发展脉络的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博物馆事业迅猛发展,国家博物馆在原综合考古部基础上成立考古院,明确主要工作任务是服务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参与开展雄安新区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在巩固做好传统优势考古项目的基础上,逐渐向西北地区和边疆民族地区倾斜,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和中华文明起源等重大工程,先后开展了新疆乌什吐尔、玉孜干遗址的考古工作,探索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古代丝绸之路形成与变迁的代表性物证。

共享世界文明之美

“展示人类文明的灿烂成果,传递和平友好的文明之光,增强同心合力的文化力量。”7月6日,在“手拉手:共享世界文明之美”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启动仪式及国博专场中,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如此说道。

王令众人协田刻辞牛骨、大盂鼎、“编年记”竹简、金关纸、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合本续》,在这次国博专场直播中,五件(套)馆藏精品在多种数字虚拟技术、8K拍摄等形式的呈现下,形象地阐释出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让文物从历史中醒来,讲述中华文明的故事,为观众生动解析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和密码。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从7月6日到11日,国家博物馆联合国内外33家顶级博物馆共聚云端,以“手拉手:共享世界文明之美”为主题,共同举办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10位国内博物馆馆长联袂出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并与来自五大洲的24位国际博物馆馆长一起,用约150件珍贵藏品展示人类文明的灿烂成果,传递和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家的文化客厅,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此次建馆110周年系列活动,国家博物馆得到了全球同行的鼎力支持。除了“手拉手:共享世界文明之美”在线展示活动外,国际交流展也为观众奉上了文博盛宴。

7月10日,“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隆重亮相,来自意大利26家国家级博物馆的308套、共503件珍贵文物系统反映意大利半岛实现政治和文化统一的历史进程,展现意大利文化渊源的丰富多彩。其中几件考古发现和艺术巨作,此前从未在意大利境外展出过,有些甚至从未离开过所属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国际与艺术展览总监、展览中方策展人潘晴告诉记者,本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自疫情以后第一个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展览,也是国博第一次尝试视频点交这一对抗疫情的新工作方式——由国博借助视频会议的平台与对方连线,双方工作人员通过镜头共同检查文物,并在意大利借展博物馆人员的指导下,把珍贵的文物摆放到展台上,进行加固。由于意大利与中国有6个小时时差,点交工作于每天下午3点至半夜12点进行,为期整整8天。国博文保院的修复人员在点交中还及时发现了在文物运输过程中的一些破损和脱落,并积极找到了解决方案。在工作中,中意双方的工作人员交流了业务,也沟通了感情。

“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和意大利两个伟大文明之间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后汉书·西域传》中就有关于罗马帝国的明确记载,2000多年的交流交往史使得两国文化跨越了千山万水,既彼此欣赏又相互影响。本次展览正是两国文化交流的密切深入和两国人民之间深情厚谊的见证,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和意大利两个伟大文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座文化殿堂里相映生辉。

此外,中韩日古代青铜器展(展览名称待定)将于7月26日至9月25日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旨在深入展示中、韩、日三国古代的青铜工艺之美,系统呈现三个国家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礼仪文明与科技艺术成就。而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食味中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已经于6月8日在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系统阐释中国古代饮食的发展变迁与文化内涵,让世界了解和感知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生趣。

众多精彩的展览凝聚着国博人留存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使命。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走过百十年历程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风华正茂,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18日   第 09 版)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博物馆 国家 文明 中国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