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教育·声音

构建教育强国要加快提升教育工作者素养

2022年10月26日 14:05  |  作者:肖远骑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编者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重要论断,在全国政协委员群体中引发热烈反响。“教育强国”,要“强”什么?需要教育工作者以怎样的姿态为之奋斗?本期特邀各界畅谈。

微信截图_20221026134635

作者:肖远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仰望星空”,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刻理解教育强国强什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要立足本职工作,“脚踏实地”,深刻钻研业务,从课堂出发,立德树人。

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当前,要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坚持“双减”不动摇。减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减负而减负,“双减”一定要与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落实“双减”,关键在增效。要提高课堂内的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做强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着力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教育中的功利化、短视化做法,从过于注重分数中解放出来,全面关注孩子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双减”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学生更加健康、更加全面、更加主动、更有活力地发展。

要构建未来人才的核心素养体系。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要在课程教材建设中得到具体的体现。发展教育既要有世界视野,更要有中国精神。我们引进国际课程,要定位于从国际课程中找到有价值的先进课程体系,课程元素,将其迁移到、改造到、运用到适合我国学生培养的课程建设中,为我们培养现代建设人才服务。要走引入与融合、改造与创新的道路。要从构建未来人才的核心素养思考如何丰富课程样态,让课程从群体走向个体,从分科走向整合,从闭合走向开放。课程内容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要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做到“好吃有营养”,而且做到“营养配餐”。让课程内容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让教育内容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为学生喜闻乐见。

要加快智慧教育建设,推进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校园仅是智慧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变革,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变革,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智能时代泛在灵活、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教育新生态,这才能勾勒出智慧教育的基本形态和重要意义。教育智能化产品要从“有”向“好”再向“智化”发展,让教育人感到有用,好用再向想用、智用发展。教育的高速路要能通行不同型号的车辆。所以,教育智慧产品要解决兼容问题,让大家有相同的平台、相同的软件、共通共享的硬件。

构建教育强国要加快提升教育工作者素养。作为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提升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会对幼小的生命传递爱和温暖,从而激励其向上、向善、向美的生长动力。所以,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一线教育人要深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使命,切实提升自身素养。

(作者系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 

编辑:位林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