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博物志 市场 鉴赏 人物 古玩

首页>收藏>资讯

第九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举行

2023年01月06日 15:28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1月05日   第 12 版)

本报讯(记者 付裕)第九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日前在内蒙古敖汉旗召开,会议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

敖汉旗地处努鲁尔虎山脉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作为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地,敖汉旗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完整,是研究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和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区域。敖汉旗境内有许多重要的史前遗迹、遗物,在考古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敖汉小米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在旱作农业起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也受到了世界的关注。

2001至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对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进行3次考古发掘。采用浮选法获取经过人工栽培的炭化粟、黍的籽粒1600余粒。经国内外3家碳14实验室进行年代测定,确定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炭化黍粒年代距今约7650年,相当于兴隆洼文化中期,这是西辽河流域迄今所发现年代最早的经过人工栽培的旱作农业遗存。为探讨旱作农业起源及早期传播提供了重要考古实证。正是由于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炭化粟、黍遗存的发现,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于2012年9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考古研究工作,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将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对敖汉旗西大梁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做好考古发掘工作,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以新的考古成果丰富敖汉旗史前考古学文化的内容,深入阐释西辽河流域史前考古学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编辑:陈姝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