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提升中华老字号品牌质量”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中华老字号是优秀民族品牌和传统商业文化的集中代表,具有不可再生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自2006年“振兴老字号工程”启动以来,品牌质量提升取得积极成效,但发展呈分化态势,一定程度存在创新意识滞后、企业机制僵化、侵权案件频发、传承后继乏人、支持和保护力度不够等困难和问题。1月12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进行协商座谈。[详细]

“同仁堂”,姓“京”还是姓“津”?

作为老字号界的“巨无霸”,同仁堂为人所知,也不为人所知。为人所知的是产品是质量是疗效,不为人所知的是品牌背后所承载的数百年历史沿革文化变迁。俞主席替大家问出了疑惑,也打开了老字号品牌背后的历史。[详细]

委员热议老字号发展前景:做大做全不如做久做精

委员们普遍认为,这些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并非要遵循千篇一律的路径,但弘扬“质量至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以德兴商、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是他们一直不能放弃的坚守。而对老字号的科学、客观的评价,更能为不同类型的老字号的发展“量体裁衣”,制定发展规划。[详细]

“老裁缝走了,小裁缝不愿意干”

“几十年前,我们服装行业就由一批老裁缝和小裁缝组合在一起,这些技艺精良的优秀匠人支撑着老字号的招牌。现在,老裁缝走了,小裁缝不愿意干,一些老字号就成了空壳。”1月12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上海“培罗蒙”西服的“掌门人”金建华委员,说起服装行业工匠精神的衰落,语气中满是感慨。[详细]

老字号我们该怎么保护?

对于关系到城市和公众记忆,承载文化基因又适应市场需求的老字号产品与服务,“提升”更要以“保护”为前提。然而,保护即面临困惑:我们保护的老字号品牌究竟什么?我们能保护的是什么?[详细]

中华老字号:从市场来,到市场去

“在有重农轻商观念传统的旧中国,中华老字号能够存续发展,实属不易。”1月12日,全国政协“提升中华老字号品牌质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刘凡常委的这句开场白,仿佛让与会者通过历史的风雨,看到了“同仁堂”“狗不理”“王星记”“全聚德”这些中华老字号品牌背后,那一个个通过创业拼搏、赢得市场青睐的企业奋斗史。[详细]

全国政协“提升中华老字号品牌质量”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1月12日,全国政协召开“提升中华老字号品牌质量”双周协商座谈会,多位委员、专家学者和中华老字号企业负责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帮助老字号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路径。此前,全国政协还专门针对此课题组织了视察和调研,每一位参与者的愿望都是一样的:擦亮老字号的金字招牌,让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