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总商会副会长于本宏: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评估机制


加强涉企政策统筹。政策出台前,明确牵头部门,开展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统筹好政策的内容、出台时机、落地时效,准确分析系列政策的叠加效应,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稳定经营主体预期。政策出台后,定期开展核查和清理工作,及时清理不合时宜、相互矛盾的涉企政策。【详细】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江广平:以法治力量提振信心推动发展


调研也发现,近年来从相关部门到地方出台的政策多、文件多,但与企业的诉求仍然存在“两张皮”问题。【详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马怀德: 进一步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相关立法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以来,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改革不断深入,该条例已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为此,建议尽快修订条例,并推动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法。【详细】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主席胡文容: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田作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强化立法引领作用。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等地方性法规,深化政府采购、知识产权、商事仲裁、破产保护等领域改革创新。【详细】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兴海: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法治保障


目前,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法治化保障普遍供给不足。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协同,推动形成新兴产业的“中国标准”。【详细】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副主席何秉群:加强对行政违法行为的监督


​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不行使职权的行为时有发生,迫切需要从外部和内部共同发力,加强行政违法行为监督。【详细】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蒋颖:持续完善外商投资法治化营商环境


市场准入方面,“准入不准营或难营”现象仍存在。权益保护方面,由于各地对法律法规条款理解不同,执法尺度不一致,执法效果差别较大。合规经营方面,法律法规推进节奏和细化程序可进一步提升。数据跨境流动是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的重点关注内容,许多跨国企业需要根据数据跨境的管理规定来制定本地化战略和部署方案。【详细】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国曜琴岛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李连祥:充分发挥企业破产制度守底线强信心的作用


​破产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出清“僵尸企业”,救治“困境企业”,既能解决企业“生易死难”问题,激发市场活力,又能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稳定市场预期,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李汉宇: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强化法律顾问制度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对法律顾问介入的时间方式、应回答的主要问题及依据、法律风险、顾问意见建议等,作出具体规定并保障实施。【详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完善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纷机制


加强法律供给。研究制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法律规范或商事调解条例,进一步统一商事调解组织的设立、运行、监管标准和程序以及诉调对接流程,切实发挥立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