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张海:笔走龙蛇 壮写时代

2014年02月10日 10:08 | 作者:祁胜利 | 来源:《使命》
分享到: 

zhanghai

  他搦管染翰60余年,不但四体皆能,还独创了别具一格的破锋行草书和草隶,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大家。他转益多师,品流详雅,对书法艺术充满热爱,艺术主张领风气之先。他在河南从事书法组织活动30多年,使河南书协成为全国书法界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他任中国书协主席6年来,在同道共同努力下,书协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为领导和业内所认可。   

  他是中国书协成立30年以来,专门从事书法组织、书法创作、书法活动时间最长的一位,他既有战略眼光,又极富创造性,还特别注重落实的具体措施是否科学合理。    他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中国书法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 

  翰墨情缘自幼结

  1941年,张海出生在河南偃师农村一个普通人家。他对书写的兴趣与生俱来,自打认识字就爱写写划划。上了小学,对写字就更加敏感,看到哪位老师的板书好,就在下面模仿。

  上到三年级,张海渐渐离不开毛笔了,家里的废纸几乎都被他用来习字,废纸实在不够用,干脆在读过的课本上写仿。当小学教员的叔父对此很是生气,责问:“你这功课会不会,就把课本都划花了!”并当场考试张海,结果他竟然都会,也就不追究了。通过此事,张海意识到必须先把功课学好,才能去练习书法。家长们看到张海的学习成绩不错,字也写得渐好,转而开始支持他习字。

  这样到四年级,全校都知道张海的毛笔字不一般。一次,县里一位知识青年刘秋凤要来学校作报告,当时学校书法最棒的郭老师有事不在,老师们便推荐张海写欢迎标语。学校门口正好有一口井,往来汲水的乡亲看到张海写的标语,不禁交口称赞。受到表扬和激励的张海第一次感到书法还真能派上用场,习字的兴趣愈发浓厚。

  初中和高中阶段,张海成了学校各种标语、板报的主要书写者兼执笔人。偃师有许多古代碑刻,张海常常一边临摹一边琢磨,遇不懂之处就向老师们请教。

  高中毕业后,张海考入新乡师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安阳市。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风起云涌的政治运动需要有人写写画画。人们知晓张海有书法基础,就把他推荐到文化宫,后在毛泽东思想宣传站。从此书法成了张海的工作和专业。由于技术条件所限,那时无论搞宣传还是办展览,大小标题、版面说明,都靠手写。出于工作需要,张海不但要熟练掌握楷、隶、行、草、篆、魏碑等书体,还得会写美术字。那时起,他开始了有针对性的系统学习。

  彼时书写的任务很繁重,安阳市大街和广场都有巨大的标语牌,张海他们都得刷上红底,用排笔蘸白漆写标语。不几天就有新标语,新标语一来,不分昼夜就得刷写好。安阳市开各类大会都在中心广场,广场四周各配两个竖联一个横标,每次开会都要写一遍,布置四面。大会不断,张海他们也劳作不断。

  尽管工作繁忙,张海却爱上了书法艺术。他觉得既然是艺术,就得有人学习和传承。从1969年开始,他在安阳市开办了中小学生书法学习班。起先是自己教,后来学生多了,陆续请书法前辈来讲授,自己负责组织管理。当时,这样的书法学习班在河南乃至全国都属凤毛麟角。

  1971年前后,张海听到一个传闻:日本某书法家代表团访华,回国前对中国的接待方说:“再过10年,中国就得到日本学习书法了。”张海很受刺激:“书法明明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现在怎么会差到可能要向日本学呢!”从此他更坚定了为中国振兴书法尽一份力的使命。

  除了每年寒暑假办班外,其他的业余时间他也用来普及提高书法。他还较早地组织作者到省内的六朝古都开封、省会郑州,省外的上海、浙江等地学习交流。

  1975年,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安阳毛泽东思想宣传站改制成群众艺术馆,张海被任命为副馆长。热爱书法的张海想把几年来收集到的书法佳作结集出版。1976年初,书法大家、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到安阳出差。领导通知张海去陪同赵朴老的时候,他正在户外写大标语,只见他身穿黑大褂、上面滴了不少油漆,赵朴老笑称他为“工人书法家”。当张海向赵朴老提出“要出一本书法作品集并希望题写书名”的要求时,赵朴老欣然应允,题了“书法作品”四字墨宝。于是该《书法作品》集在1976年10月杀青出世 这也许是动乱结束后全国第一本书法集。

编辑:罗韦

1 2 3 4

关键词:张海 书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