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专题 专题

委员纵论乡村文明的传承与重构

2014年02月25日 11:16 | 作者:辛闻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大连市政协委员秦岭:给农村“非遗”创造活态传承条件

  我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先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散佚于民间尤其是农村。以大连为例,目前共有6项国家级保护项目,包括复州皮影戏、复州东北大鼓、复州双管乐、金州龙舞、庄河剪纸、长海号子,这还仅是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部分代表项目。
  无疑,对文化资源的挖掘还要继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大。其中,为了能够活态传承,对民间艺人的保护更为重要。眼下很多艺人并不能以其技艺为生,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也没有受到相应的尊重和礼遇,因此,对艺人的保护既要给予他们相应的生活条件,还要为其创造能够活态传承的条件。
  (本报记者 吕东浩 采访整理)

  ■重庆市政协委员李远杰:创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模式

  重庆市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6个,约占全国总数的1/11,在全国省区市所占比例中处于领先水平,其中大部分地处偏远乡镇。由于乡镇可用于开发的土地不多,且不少规划在古建筑群周围影响对古建筑的保护;传统规划思维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现实需求脱节;资金投入不到位,业主单位融资困难。因此,应创新乡村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模式。
  建立一套以文化保护和产业发展需要来确定土地投入量的机制。
  产业发展必须在当地自然环境可以承载的范围内进行,因此建议引入前期承载力研究,并以此作为保护与发展的根本性、基础性参考。
  规划方案需符合新型城镇化要求,适宜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规划标准,强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产业。
  以文化保护为基础,历史文化名镇为载体和依托,以旅游业发展为途径,打造以旅游业为龙头,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文化产品生产、配套设施建设的长产业链,使旅游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模式之一。
  创新投融资方式,探索发放债券和福利彩票,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同时,通过财政投入,形成资金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事业中来。  (本报见习记者 黄典 采访整理)

编辑:罗韦

01 02 03

关键词:文化 保护 历史文化 乡村 农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