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专题 专题

政协委员:今天,我们该如何过年

2014年02月25日 11:23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重庆市政协委员张健

  让传统风俗“活”起来

  近年来,许多青年们热追西方节日庆典,各种活动如数家珍。而与此同时,中国传统节日活动却备受“冷落”。即便是春节,人们的感觉也是“年味”越来越淡。

  部分人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呆板。如,春节无非就是吃饺子、看晚会,中秋节无非就是吃月饼、赏月亮,端午吃粽子等等,而“洋节”则不同,人们不分等级、辈分可以尽情狂欢,追求无拘无束的快乐;如今人们生活富足,吃穿用都可以随时购买,过不过节都“无所谓”。

  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认为,人们对节日的需求主要是精神和情感的需求,情感价值是节日的核心。一些传统节日之所以中断乃至消亡,实际上是它的精神内涵被人们忘记了,它的精神载体不复存在了。

  2008年,我国宣布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力图保护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但这样还不够,我们还要努力开展传统节日中的各种有趣活动,让传统风俗“活”起来。

  首先,加大氛围营造。鼓励商家开发传统节日文化产品。同时大众媒体应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宣传。

  其次,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元素。整理、提升传统节日中的各种趣味,如:举办节日灯会、游园会、文化庙会等,使人们在过节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最后,抓实青少年教育活动。如,开展书画比赛活动;在校内打造传统节日文化墙;举办传统文化节日庆典,邀请家长与子女一起参加。        (颜颢 黄典 采访整理)

  ■淮安市淮阴区政协委员徐业龙

  传承和发展好本地民俗

  如何让年有“年味”,我认为关键是如何很好传承和发展本地的民俗文化。

  一是建立研究保护基地。规划合理的物质载体,将民俗文化保护在其孕育和发展的原生环境中,成为一种动态的、历史性的、鲜活状态下的保护方式。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和重点传承基地建设,建设一批民俗文化传承教学基地、场所和展示厅,为民俗文化项目和传承人搭建更直接、更广阔的展示、交流平台。

  二是打造民俗文化品牌。以文化下乡、专题展览、广场文化活动、节日庆典等形式,组织开展民俗文化的宣传、展演、比赛和交流活动,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民俗文化。依托节庆活动创办非遗“巡演”、“汇展”和“民俗文化活动周”等系列活动,通过传统戏剧、民间舞蹈、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展示等活动,烘托节日喜庆气氛,展示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是建立主题创意公园。引导社会力量对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包装、重新打造,建立集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主题公园,为民俗文化常态展示、集中展演活动提供活动平台和宣传窗口。  (本报记者 江迪 采访整理)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文化 过年 传统节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