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战理论 统战理论

民主党派趋同化问题分析与思考

2014年02月26日 21:29 | 来源:九三学社武汉市委
分享到: 

  二 、调研结果

  (一)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趋同表现

  1、 各民主党派发展成员数量和速率

  2006年到2012年7年间,各民主党派共发展成员 2893人,党派人数增长了33.5%。其中民革发展283人,民盟679人,民建591人,民进435人,农工326人,致公党233人,九三学社341人,台盟5人。各党派每年发展人数见表1;党派每年平均发展速率为4.12%,其中最快为7.22%,最慢为0,各党派发展速率见图1。

2006-2012年各党派发展成员数量统计 表1

 

  2、 民主党派发展成员界别总体分布及趋势

  (1)发展成员界别分类总体情况

  2006到2012年,八个民主党派发展成员总数2893人,按上报口径各各界别总体分布情况为:高等教育229人,占7.81%;普通教育646人,22.19%;科学技术190人,占6.57%;医疗卫生458人,占15.83%;文化艺术100人,占3.46%;新闻出版16人,0.55%;公有制经济 263人,占9.09%;新社会阶层697人,占24.09%(其中私营企业主312人,10.78%;其他人士385人,占13.31%);司法机关21人,0.73%;政府机关205人,占7.09%;党派机关27人,占0.93%;团体13人,占0.45%;其他35人,占1.21%。各年度发展成员界别数量见表2。

 

2006-2012年民主党派发展成员界别分类情况 表2

 

 

  由表2合计数量可见,发展成员数量以新阶层人士、普通教育、医疗卫生、其他人士居多,各界别发展成员数量由高到低依次顺序可见图2。

 

 

  由表2年纵向看,各年度党派发展成员,新社会阶层明显有逐年走高趋势,其次是政府机关人员有走高趋势,普通教育、医疗卫生高等教育等持平,科学技术、司法机关、文化艺术新闻出版走低或在极低水平。见图3。

 

 

  (2)各党派发展成员界别分布及趋势

  界别特色是民主党派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八个民主党派各自联系的对象和活动范围都有着不同的重点分工,根据各民主党派的现行章程,民革党员主要吸收来自同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和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的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民盟成员主要是以从事文化教育方面工作的社会精英阶层所组成;民建成员由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民进会员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及科技等工作的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组成;农工党党员主要是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致公党成员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组成;九三学社社员由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组成;台盟成员是由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台湾省人士组成。

  2006年到2012年,随时间推移,各民主党派发展成员界别结构走向(见图4-图11):

  民革发展成员中,社会新阶层(私营企业主和其他人士)有明显增高趋势,其次是医药界人士和政府机关发展成员有增高趋势(图4);

 

 

  民盟发展成员中,本特色教育界成员有下降趋势,社会新阶层和政府机关成员有增高趋势(图5);

 

 

  民建发展成员基本保持本身企业家(国企和民企)特色,但以社会新阶层(私营企业主和其他人士)为主,增高趋势明显(图6);

 

 

  民进发展成员 仍以普通教育为主,但有下降趋势,其本身特色新闻出版和文艺界人士减低,有增高趋势的仍然是社会新阶层和政府机关人员(图7);

 

 

  农工党发展成员 基本保持了自身特色,以医疗卫生界为主,亦有下降趋势,但社会新阶层和普通教育有上升趋势(图8)。

 

  致公党发展成员 以高等教育、社会新阶层上升明显,其次是医疗卫生界(图9);

 

 

  九三学社发展成员 发展仍以科技和医药卫生界为主,但科技界有下降趋势,社会新阶层人士呈上升趋势明显(图10);

 

 

  台盟发展成员7年仅发展5名成员,党派机关2名,私营企业主,国企、其他各一名。台盟的成员发展存在很大困难(图11)。

 

 

  综上图形表明,各党派发展成员,除台盟发展人数极少,其他党派本党派特色成员发展均有逐步降低趋势,社会新阶层人士均有上升趋势,而政府机关人士亦有缓慢上升趋势。其组织发展上趋同性表现明显。

  (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趋同表现

  1、 民主党派提案数量及类型表现

  2006年到2012年七年间,各党派共向政协提交集体提案755篇,平均每年107.9篇,其中民革107篇,民盟123篇,民建84篇,民进9篇,农工89篇,致公66篇,九三223篇,台盟94篇。其中九三学社提案最多,占总数的26.89%,其他各党派分别占13.51%—7.02%。各党派提案数量、类型见表3。

2006-2012年各民主党派集体提案数量与类型 表3

 

  由表3横轴合计数量可见,755件提案中以制度管理类最多,占20.08 %,其次是文化教育类15.88 %,金融经济类11.55 %,卫生类11.02%,资源环境类10.63 %,其它八类提案数量所占比例均不足10%,其中文艺体育类仅占0.79%。七年间各类提案数量顺序排列见图12。

 

  由表3纵轴和横轴比较可见,各党派提交各类型提案的比重,各党派均在管理类、文化教育类、卫生类、资源环境类提案较多,峰值最高的提案,文化体育类是提得最少、峰值最低的提案。见综合表现图13

 

 

2、 各党派提案类型的变化趋势

  2006年到2012年七年间,各民主党派向政协提交的集体提案类型、数量走向分析见图14—图21.

  民革以制度管理、金融、文化教育居多(图14)

 

  民盟以文化教育和制度管理类居多(图15)

 

  民建以制度管理和金融类居多(图16)

 

  民进以文化教育和制度管理类居多(图17)

 

  农工以卫生、文化教育和制度管理类居多(图18)

 

  致公以金融、制度管理和科技类居多(图19)

 

  九三以资源环境、制度管理和文化教育类居多(图20)

 

  台盟以制度管理和资源环境类提案居多(图21)

  根据以上8个图形,各党派提案仍以本党派特色占主导地位,但有下降趋势,如民进、民盟文化教育类提案,农工卫生类提案有逐年下降趋势,九三科技类提案比例不高,但各党派在制度管理类提案都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与前面提案总数分类次序图(图12)制度管理类占总比最高(20.08%)相吻合。因此,各民主党派在履行参政议政职责方面也有明显的趋同化表现。

  三 、 趋同化的主要成因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实行的最基本的政治共识,这一共识奠定了“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政治基础,显现了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的趋同性,这一趋同是必须坚持的,是民主党派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依据。由于历史原因,各民主党派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发展范围和对象的不同,体现出不同特色,并在发挥优势,履行职责中表现出不同性、差异性和多样性,也是民主党派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在促进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其中一些人也萌发了参政议政的愿望,而且一些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的身份越来越模糊,很难按照原来的划分标准来确定是哪个党派发展的对象,伴随着一些新兴职业及其伴生的社会群体的壮大和老一辈代表党派特色的旗帜性人物相继离去,各党派组织发展的范围界限和界别特征越来越模糊。是导致民主党派间组织成员发展趋同化的自然演化因素。

  随着民主党派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增强,各党派为了“全方位”的参政议政,适应“多领域”的参政议政的需要,开始努力拓宽组织发展界别,为本党派寻找经济界、司法界等方面的参政人才,以弥补本党派人才资源的匮乏,是造成民主党派趋同化的主观政绩因素。

  另外民主党派理论建设体系滞后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建设,参政党长期存在的理论依据不明晰,社会公众对参政党的认识不足,参政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体现不足,导致人才来源困难,各党派为了寻求人才,往往淡化本党特色,出现大量跨界别发展现象,这是造成民主党派趋同化的客观社会因素。

  四、 思考与探索

  (一)保持政党特色的合理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思考

  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是一定阶段、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政治代表,是现实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政党都有自己独立的利益诉求、政治主张和行动方针,我国各民主党派在历史发展中有其鲜明的界别特色,代表一定阶层,有各自不同的宗旨和主张,树立了差异性、多样性的外在形象,形成了一个政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色,在参政的过程中,彰显了政党个性,是政党存在的真正生命力之所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各阶层更为丰富,履职更为统一,各民主党派渐失特色,代表是全方位的,什么都能表达,什么都可能表达不力,其结果是淡化了政党的代表性,弱化了政党的作用力,政党之间的差异性互动受到了挑战,各民主党派存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影响了我国现行政党制度的包容力。因此,各民主党派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必定是它的特色性和代表性之所在;各民主党派存在的重要性,必定是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能代表各自阶层表达独立的政治诉求和主张之所在。只有具有代表性才能更好地契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政党制度。

  (二)保障政党特色的新途径探索

  在各民主党派具有趋同化发展的情况下,探索如何保持党派自身的界别特色、如何坚持自己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特色,从而契合我国当代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新要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为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新的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1.肯定政党价值,广纳政党人才 

  在我国多党合作的体制中,民主党派离开中国共产党将一事无成。民主党派的问题固然需要自己解决,但更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首先,在我们的社会活动和政治生活中,要充分体现和肯定民主党派的价值。如双月座谈会、一年一度的两会、各种大型群众性活动、外事活动,中国共产党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重视党派的意见和建议,这不仅仅是一个舞台,演演戏就罢了,而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富有成效的工作环境,中国共产党要充分肯定和张扬民主党派在这些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让全社会知道民主党派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有价值才有人才,有人才更有价值;其次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兼顾友党发展,真正落实中共中央“留一部分优秀人才在党外,供民主党派发展”的要求,帮助民主党派解决难以发展到高层次年轻人才的现状。

  2.研究政党理论,彰显政党个性

  一定的理论是政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政党发挥作用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该党理论上是否成熟。一定的政党理论能增强成员的政党意识、政治信仰,能增强政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和约束力。相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民主党派理论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各民主党派要努力挖掘民主政治的基本理论和党派的历史传统,深刻认识自身的性质和价值所在,深刻认识参政党保持鲜明的政治特色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作用,要在政治生活中明确我们代表谁,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研究参政方式和参政规律,减少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或多或少地产生的盲目性、浅层性和同质性,建立起适合党派自身特色,能指导党派良性发展的理论体系,以适应现实生态环境和今后的生态环境,

  3. 增强政党意识,保持政党特色

  政党意识是政党的灵魂,是政党成员对本党的性质和宗旨、目标任务、历史责任和政治地位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各民主党派在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过程中,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引导广大成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努力学习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有关理论,正确认识参政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强化自身党派利益的代表作用,明确所要担当的政治责任,构建与自身特点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政党意识,在履行政党职责中发挥独到作用。在组织建设中,自觉恪守《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坚持“三个为主”的发展原则,避免各民党派组织上的趋同化发展;在参政议政中要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挖掘丰富的参政资源,提高参政议政的特色,以避免民主党派履职上的趋同化发展。

  备注:1、本文调研材料来源于武汉市八个民主党派,2003年到2012年期间,组织发展的原始资料和向政协提交集体提案的原始资料。

  2、 提案类别分类按《北京市政协提案分层处理研究》中的分类法。

  课题组成员:黄萍萍   韩尚才   谢  筠    刘  磊

编辑:刘爱梅

01 02 03

关键词:发展 成员 提案 民主党派 特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