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河北东光县小邢村试点旧村变社区

增减挂钩 农民“想上楼”

2014年03月14日 09:08 | 作者:赵梓斌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核心阅读

  近年来,“建新不拆旧”与“农民被上楼”成为全国各地在利用增减挂钩政策开展农村新民居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在东光县小邢村开展的“增减挂钩”试点中,农民不仅不掏钱,使平房变楼房,旧村变社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旧村复垦后还新增耕地140多亩,并在建新拆旧过程中力求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和村民自治原则,实现政府与农民共赢。

 

  让农民“想上楼”

  ■充分尊重意愿是前提

  一方面是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是县域经济发展、县城建设日益增长的用地需求。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成为摆在河北省东光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道难题。

  “去年这块地还是凌乱的旧房土屋,今年就变成了片片农田。”在小邢村,村党支部书记邢荣民告诉记者,经过对旧村址的搬迁、平整,今年开春腾出的100亩耕地已通过竞标承包给村民复耕,种上了庄稼和苗木。他身后不远处,则是一个崭新的花园式农民社区。

  小邢村所在地是东光县私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现有企业58家,去年人均年收入达1.7万元。原来的旧村道路狭窄,住房破旧,空心村现象很严重,富裕起来的农民对建设新民居愿望非常迫切。

  2010年,小邢村被列为河北省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按照规划和项目设计要求,新村使用周转用地40.95亩,复垦后新增耕地146.826亩,其他农用地3.624亩。复垦后除归还周转用地,剩余的101.31亩用地指标置换到城镇,用于增减挂钩。小邢村已经先期建成7栋5层农民住宅楼。

  “要建好新民居首先要尊重群众意愿,保障村民利益。”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绍廉介绍说。

  开工前,村干部广泛征集了村民意见,生活是否便捷、老人们是否有活动场地、没了院子红白喜事如何操办、农机往哪放、牲畜往哪养等是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

  这些问题被充分考虑到新民居项目中,走进新的小邢村,记者看到,休闲广场、村民活动中心、超市、卫生所、幼儿园、祠堂等公共设施齐全,还有集中建设的农机大院和养殖场。

  农机大院占地约3亩,主要用于村民集中存放农机具和晾晒、脱粒农作物。大院实行封闭管理,安装了监控摄像,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

  为解决农民住楼出现的养殖难问题,村里还在村边规划建设了占地50亩的养殖大院,实行集中养殖、分户管理。村里成立了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实现了集中供暖、供水、供电,电话、宽带、有线电视全部接通入户,取暖方面采用了节能型地源热泵,结束了烧煤取暖。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俊杰告诉记者:“小邢村搞新民居,主要体现了科学规划,体现了农村特色,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为前提,以改善居住环境为目的。不是农民‘被上楼’,而是让农民‘想上楼’。”

 

编辑:于玮琳

01 02

关键词:农民 村民 建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