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12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二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二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建言“建筑产业化”发言摘登

2014年03月25日 15:1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赖明:

全国政协常委

建筑(包括量大面广的住宅)产业化是利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和信息化管理等方法来建造、使用和管理建筑,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建筑业的深刻变革。建筑产业化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变城镇化建设模式、全面提升建筑品质,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建筑产业化的重要性有:一、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友好。可减少用水量60%以上、木材近80%、材料浪费20%以上、建造垃圾约80%、建造综合能耗70%以上;二、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带动设计、施工、建材等50多个关联产业、近2000种产品技术创新;三、提升建筑品质。使建筑隔音、隔热、保温、抗震、耐火、防水等性能改善,提升安全性、健康性和耐久性;四、有利于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用工减少50%左右,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实现减员增效;五、有利于建筑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显著降低用工需求,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强大活力;六、有利于高质量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可改善高品质需求与落后生产方式之间矛盾,提高效率、保证质量、控制成本。

对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建议:一、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建筑产业化的核心是标准化。目前我国建筑产业化的标准大多停留在企业标准,无法在市场推广,应尽快制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体系,并与国际标准接轨;二、重视技术体系集成。健全建筑产业化技术保障、构部件产品以及产业化建筑质量控制等技术体系。设立建筑产业化科技专项,加强技术集成与创新,加快对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三、强化产业链培养。支持建筑构部件生产企业产业化发展布局,完善产业链,使构部件产品生产与建筑建造相配套、使用与工程技术相配套,以保障建筑质量;四、完善政策与法规体系。通过财政支持激励建筑产业化技术创新。对企业开发建设和消费者购买产业化建筑,给予适当税收减免或优惠。土地出让时,将建筑产业化相关要求纳入评价条件。对产业化建筑给予适当容积率奖励;五、大力推广应用。加大产业化建筑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试点示范。重点培育龙头企业,以市场力量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建议加大建筑产业化基地建设规模和推广力度,扩大示范试点覆盖面。在绿色建筑推广中加强对建筑产业化的要求。

●仇保兴:

全国政协委员

关于建筑产业化,我认为装配式住宅这个名称更为贴切。因为装配式住宅涵盖了产业化、工业化、工厂化内容。

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外装配式住宅的成就;二是国外装配式住宅的技术发展趋势;三是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的思考。

国外装配式住宅的成就,起因是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发达国家装配式住宅分三个阶段,一是初级阶段,重点解决的是建立工业化生产体系,满足大批量、快速建造。二是发展阶段,重点解决提高住宅质量和性价比,在质量和多样性方面进步较快,效益明显提高。三是成熟期,转向了低碳化、绿色发展,成了绿色建筑主力军,而且材料可回收利用。

从三个阶段来看,每个国家都走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日本率先在工厂生产出抗震性能较好的装配式住宅。美国注重低层建筑,低层装配式住宅美国的体系非常完善。法国推行的装配式建筑讲究美观、人性化,而且模数化方面处理得很好。瑞典是装配式住宅最发达的国家之一,60%以上的住宅都是装配式建筑,丹麦的装配式住宅的比例也很高。

目前国外装配式住宅的技术发展趋势是:一、从闭锁体系向开放体系转变,原来的闭锁体系强调标准设计、快速施工,但结构性方面非常有限,也没有推广模数化;二、从湿体系向干体系转变。装配模块运到工地,但是接口必须要现浇混凝土,湿体系的典型国家是法国。瑞典推行的是干体系,干体系就是螺丝螺帽的结合,其缺点是抗震性能较差,没有湿体系好;三、从只强调结构的装配式,向结构装配式和内装系统化、集成化发展;四、信息化的应用;五、结构设计是多模式的,一是填充式,二是结构式,三是模块式,目前模块式发展相对比较快。

促进我国的装配式住宅发展,首先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其次,需要加强建筑监管体系和激励体系建设。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潜力非常大,节能效果很好,而且对克服PM2.5空气污染方面可发挥很大的作用。我国还要建大量的建筑,但依靠大量劳动力已不再可行,建筑质量无法保证,成本也在上升。所以,我国现在发展装配式住宅正当其时。

●孔庆平:

全国政协委员

建筑产业化进程的核心是施工建造环节。纵览国内外建筑工业化的历史实践,重点都集中在缩短工程周期、保证工程质量、促进节能环保、降低用工需求这些施工建造环节的改善目标上。因为施工建造环节的工业化革新,往往会有力地推动产业上下游的相应变革,形成联动,从而改变和完善整个产业链。

关于我国建筑产业化的建议:

一、 加快建立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是建筑产业化的先行条件,从香港经验看,在推行建筑产业化方面政府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因为有政府在公屋建设领域强制推行工业化方式,商品房则由政府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引导开发商采用工业化方式建造,才有力地推动了香港建筑产业化的发展。

我国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滞后于社会需求和市场的发展,没有统一优惠政策和强制措施。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龙头企业在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做出一定成果,但从全国层面看,建筑产业化的技术标准严重缺失。因此,住建部等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快建立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标准体系,尤其是加快建立住宅部品技术体系,推动设计、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

二、 通过系统性支持政策引导市场和鼓励企业。

建筑产业化初期发展阶段,由于产业链缺失,供应商未能形成规模效应,预制构件等产业化发展模式存在成本高企的问题。我国应该借鉴香港经验,制定一系列鼓励性和优惠政策,加快建筑产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在保障房建设中系统推广标准化的预制产品应用,迅速支持上游工业化构件产品供应商的规模化发展,以降低市场整体成本;另一方面,也要系统总结内地试点城市的产业化推广政策和成果,推动开发商、建筑商积极主动采用工业化预制构件和绿色建筑开发元素。

关键词:建筑 住宅 产业化 体系 产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