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谁制造了超日债“陷阱”?

鹏元涉嫌虚高评级,中信建投被指违规保荐

2014年04月01日 10:30 | 作者:见习记者 劳佳迪 记者 李勇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到: 

  评级虚高

  中介机构的利益蛋糕

  不止一位债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除了被模棱两可的保障方案“忽悠”之外,当初敢放心买超日债的另一个原因是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鹏元”)将发行人超日的主体信用和公司债券的信用都评为AA级。

  让债民感到蹊跷的是,债券发行三个月后,鹏元就下调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评级下调为AA-。“我国债券市场是一个优质市场,AA-评级的债券不符合实施发行的条件,所以会发生评级机构受利益驱动、故意将评级调高的情况。”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评级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也认为,由于我国现在采用向被评级机构收费的收费模式,怀疑其中牵涉到道德风险的问题。“现在发行主体会搞评级招标,要求评级机构先给出预评级,这里面就给评级机构为挽留合作资源创造了利益输送的空间。”上述人士解释。

  多位资深评级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绝大多数评级企业是地方性信贷评级,一共只有5家评级企业拥有做全国性债券评级的资质。其中,鹏元排名靠后,市场份额不到20%。由于信用评估的对象或潜在对象分别由不同的监管部门监管,导致缺乏一个统一监管评级机构的部门,所以滋生评级业的一些乱象。

  而鹏元给出虚高评级的背后,还闪动着另一个“可疑”的身影。2012年2月29日,超日曾预告2011年度盈利超过8300万元,一周后11超日债发行,公司同时推迟了2011年年报的发布,但到了4月26日发布年报时,却将业绩纠正为亏损超5400万元。

  这条充满悬疑的时间轴背后,11超日债的上市保荐人中信建投成为众矢之的。有投资者认为中信建投没有认真履行尽职调查义务,涉嫌违规保荐11超日债上市。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已有债民出面与中信建投相关负责人沟通,并计划将信访材料直接递交证监会。中信建投可能面临“涉嫌欺诈”的罪名诉讼。

  吴晓灵指出,金融机构如果误导和诱导了投资者,那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明示或者暗示说我这个产品没有风险你买吧,为的就是自己来获取销售收入,以获奖励。”她认为,公募债券的“隐性刚性兑付”神话的破灭将为投资者上一堂风险课。

  监管机构

  将考虑安排司法救济

  超日债的违约,不只震惊了素来安稳的债券市场,出于对新一波“钱荒”的担忧,同时,考虑到3月份以地方投融资平台为发行主体的城投债到期数量开始增加,二季度是钢铁、有色和煤炭等过剩产能行业信用债和相关信托产品到期的高峰,许多投资者也开始对这些理财产品的付息能力感到忧心。

  全国人大代表、证监会上市一部主任欧阳泽华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整个市场总体来讲流动性都在缩减,所以一些周期性的行业会步入一个下滑的通道,这一过程中,个别公司现金流、经营计划都会受到一些不利影响。

  “超日可以说是典型的市场化事件,出现了债券市场历史上的首单违约,叫付息违约事件或公司债券违约事件,我们对待这个事件的总体原则是市场化和法制化。”欧阳泽华说。

  他认为,有个别的公司、债券出现这种情况,在市场周期中有其合理性。“从我们监管部门角度来讲,更多地关注是不是可能引发局部性的甚至系统性的风险。这是政府工作总结报告中反复强调的,金融体系要守住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是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的焦点。”

  而对于超日本身,作为一个债务违约案件,欧阳泽华表示现在主要做的事情有三件。

  “第一要求继续做好分阶段的信息披露,投资者可以关注它的信息披露情况;第二是督促发行人和债券的承销机构要共同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第三则根据公司债券的具体情况研究完善投资者的适当性制度安排,同时也会根据债券市场一些新的情况和特点,结合今年年初推出的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考虑健全、完善有关债券人利益的司法救济制度安排。”

  (实习生申佳平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超日债 债券 评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