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文件>协商民主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的文化基础

2014年04月03日 15:29 | 作者:魏敦友 | 来源:《广西民进》
分享到: 

  中国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文化特质,因其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与思想观念,不仅支配着中国人的日常行动,而且也支配着中国人的政治行动。

  当然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有其多方面的面相,这里我愿意举出相互关联的两项,来说明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对中国的协商民主政治格局的形成具有支配性的塑造力量。第一项是大一统观。大一统观是中国文化中最根深蒂固的基本观念,它展示出中国文化恢宏大度的气象。大一统观决定了中国人思考问题总是从全局而不是局部出发。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没有小我,只有大我,或者说小我只有从大我来看才有其意义。有人将大一统观看成是君主时代的理论基础,因此将它看成是过时了的文化观念,这实是浅薄之论。如果说大一统观在君主时代为天下人谋利益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那么在人民民主的今天,大一统观更应该成为现代政治的基础。因此我认为,今天在政治上大一统观更加有其合理性,而且我们观察中国现代政治,依然可以看到大一统观的强烈影响。今天人们因为受到西方政治理论的强烈影响,多从利益角度解释人们的行为,认为无论是人们的行为,还是政党的行为,都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追求。这种理论其实不过是利己主义者的理论表达,并不是什么科学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它跟中国的政治实践并不相符。相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并非建立在中国共产党追求自己的利益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大一统的文化观念之上的。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人反复强调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它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的。这一点按照政党不过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政党的西方理论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是从事物的全局而不是从局部来考虑问题的。我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近二十年,最大的体会就是人们试图运用西方的政党理论解释中国政治之不通。我同时也意识到,如果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那么中国的各民主党派没有也不应该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正是因为中国各政党没有自己的党派利益,各政党之间就在根本上不存在着竞争性的关系,各政党就可以和衷共济,共同协商,以天下为己任,谋长远,谋万世。很显然,中国文化的大一统观这一基本特质内在规定了中国政治的大一统取向是那些热衷于竞争性的选举政治的人所无法理解的。

  中国文化的第二项基本特质是和而不同论。如果说大一统观是从统一性的角度看世界,那么和而不同论则是从多样性的角度看世界。大一统观致力于整体的和谐,而和而不同论则聚焦于个体的丰富多彩,两者相反而相成。表现在政治上,大一统观可以说是协商民主的必要条件,而和而不同论则是协商民主的充分条件。根本利益的一致决定了协商的必要性,而不同利益的区别又决定了协商的可能性。不同的个人,不同的团体,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民族,因其不同而有其独特性、主体性、能动性,但又并不因其不同而起纷争,最终失其和谐。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因此如果我们片面地强调同,很有可能导致的是不和。可以说,和而不同论深入中国人心。如果我们从和而不同论的角度观察中国现代政治,中国的协商民主政治是君子政治而不是小人政治。君子政治是建立在整体利益基础之上的政治,而小人政治则是建立在个人利益基础之上的政治。因此,这种和而不同论,作为中国文化最高的智慧之一,看到的正是多样性基础上的统一性以及统一性基础上的多样性。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困惑于“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处境,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缺乏和而不同论的世界观。创造条件让民众有序地参与政治,作为协商民主的根本要义之一,我们可以从和而不同论这里得到深刻的启示。民众越是更多地参与政治生活,越是充分地在政治上发展自己,从根本上,越是将政治当成自己的事情,那么,作为整体的政治生治就会越和谐,越稳定。

编辑:刘爱梅

01 02 03

关键词:政治 中国 协商 民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