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文件>理论头条理论头条

政协专题协商方式的探索与启示

2014年04月23日 10:06 | 作者:姚俭建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专题协商通常是指通过政协组织提供平台,以会议为主要形式,让政协界别或政协委员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某一重要问题,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与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直接进行协商议政的形式。从全国政协有关专题协商实践来看,方式上的探索对于切实提升协商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从结构上分析,全国政协的专题协商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这曾经是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独特、重要且成效显著的履职品牌。尤其是专题协商会,从2005年7月的第一次政协专题协商会起,全国政协第十、十一届共举行了11次专题协商会。第十届全国政协围绕制定“十一五”规划、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与建设、加强文化建设等专题,共召开了5次专题协商会。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围绕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和通胀、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扩大内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专题,召开了6次专题协商会。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按照协商的专题内容,将专题协商会议进一步拓展,不断加大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的力度。2013年,全国政协组织召开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从优化空间、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法律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为主题的专题协商会,则着重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有序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设智能城市等方面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按照全国政协2014年协商工作计划,全国政协将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社风”为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题,召开专题协商会。
  第二个层面是双周协商座谈会。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继续探索专题协商的实现形式,在广泛充分征求各民主党派、各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建议基础上,创建了“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双周协商座谈会这一新的协商形式特色相当突出。在会议的议题选择上,双周协商座谈会以“小题目作大文章”,坚持研究党和国家的重大关键性课题,研究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战略课题,每次会议所提建议突出务实性、可行性、前瞻性。至2014年4月中旬,双周协商座谈会已经举办了9次,内容涉及宏观经济形势、建筑产业化、维护职工群众切身利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汽车尾气治理、核电和清洁能源发展、安全生产法修正、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推进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等。2014年全年双周协商座谈会计划经主席办公会议审议后报中共中央批准,进一步推动专题协商的规范和有序。双周协商座谈会进一步发挥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历史地看,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对1950年4月至1966年7月举行的“双周座谈会”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从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到双周协商座谈会,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专题协商至少有以下四个环节:议题的设置、调研、建言和追踪问政。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并最终有效转化协商成果,促进中共党委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体现专题协商的成效和价值。

编辑:刘爱梅

01 02 03

关键词:协商 专题 人民政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