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打车软件“明补变暗补”背后的小算盘

2014年05月28日 13:01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新闻分析

  利用各自优势“黏”用户

  社交营销与里程换奖的“战争”

  “优化用户”,昨日两家打车软件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为何改变补贴模式”时,给出了异口同声的回答。

  就在10天前,滴滴、快的仍以“烧钱”形象为众人所熟知。尽管从最高峰时每单近20元的补贴减至3元,两家公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份起的这场补贴大战,已经让两家打车公司掏出了一笔超过24亿元的巨额支出。

  为何一向高调的打车软件突然“转了性子”?两家打车软件给出了类似答案。

  “我们通过对乘客、司机两方面的用户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大规模的‘教育用户’目的已经达到。”快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而滴滴方面也表示,下一阶段的重心在于优化既有客户。

  来自第三方统计机构的数据也似乎能证明打车市场已现“二分天下”。易观国际5月初发布的《中国打车APP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4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31日,中国打车APP客户端累计账户规模达9828万。其中,快的打车以51.6%的比例占据国内打车APP市场份额第一位,滴滴打车以45.3%的比例位居第二。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两家打车软件转入“暗战”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增强用户黏性。

  “直接砸钱的补贴方式不可能永远持续,对此两家打车软件心知肚明。”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表示,和直接“烧钱”这一简单粗暴的拉拢用户模式相比,目前滴滴借助微信的社交优势,用打车软件调动用户的参与度,想要重现一次春节期间马云评价微信红包的“珍珠港之袭”。快的则通过细分用户市场的方式,对“铁粉用户”予以额外鼓励,这如同航空公司“积里程数”的运营模式一般,同样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积极性。

 

编辑:于玮琳

01 02 03

关键词:打车软件 打车软件补贴 微信红包 支付宝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