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中纪委重拳反腐不护短 10天两度向“自家人”开刀

2014年05月30日 09:25 | 作者:叶晓楠 石磊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② 作风不正要被点名通报

  在高调反腐的同时,中央纪委也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强化自我监督,不仅刮骨疗毒,也大力改进工作作风。

  今年2月28日,中央纪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开曝光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的通知》,要求对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一律点名道姓公开曝光。

  继去年12月25日中央纪委在官网通报了4起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之后,今年2月9日,中央纪委再次通报的4起典型问题中,点名道姓地对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进行了曝光。其中,既有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吴强酒后驾车肇事致人死亡问题,也有湖北省襄阳市国家安全局纪委书记吴基绵驾驶警用车辆交通肇事致人死伤问题;既有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纪委副科级纪律检查员、监察员申万灏违规接受宴请酒后殴打镇纪委书记等问题,也有山西省河津市纪委工作人员任建刚大办其父丧事违规收受礼金问题。这些人有的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有的被开除了党籍、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还被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除此之外,根据中央纪委官网等网站,各地被曝光的纪检系统相关干部的违纪还有多起。比如,甘肃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纪委书记程熙因出具虚假证明、干扰办案工作等问题,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云南省纪委公开通报3起纪检监察干部违纪典型问题。湖北省十堰市纪委监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郧县柳陂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胜祥带“彩”打麻将违反“八项规定”典型案例。

  “纪检监察干部的地位与扮演的重要角色,决定了他们必须承受更严格的监督,要带头正风肃纪,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使纪检监察干部被严密而有效的纪律和规范约束,划明‘底线’,标明‘雷区’,从一开始就管住吃拿卡要等行为,即使有人想沉沦也并不容易。”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希贤对本报分析说。

  ③ 风险为何增高

  本是“打虎的武松”,缘何因为自身不洁而成为“被打者”?

  在分析这些落马的纪检系统相关官员的特点时,李永忠认为,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处在反腐败的第一线,处于风口浪尖之中。

  张希贤进一步分析说,纪委系统的办案人员出问题,很多表现在所办案件,在查处过程中经不起诱惑,被拉下水,或者有人透露一些信息给腐败分子,出现所谓的“内鬼”。

  “所以纪委人员出事,多属徇私舞弊的问题,包括包庇犯罪问题。”张希贤分析,他们的落马,说明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越来越复杂,其间的博弈牵扯到的内外部矛盾交织到一起,内部的一些干部经不起考验,发生了问题。

  李永忠认为,纪委干部发生腐败的现实性、客观性和机会性都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是反腐的机构和办案人员,结果反而比其他岗位风险更大。纪检监察干部没有天生的“腐败免疫力”,一旦思想抛锚,放松警惕,就容易被金钱打倒,成为腐败分子的工具。比如,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去年12月25日通报的4起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中的吴汉林、唐春刚、朱明义、姜伟等人,就是利用办案受贿。“‘80后’的科级纪委干部吴汉林,1个多月受贿就1000多万元,不是因为他本身有多大本事,而是利用办案查案权力,疯狂受贿,这不能不令人警惕。”李永忠说。

  再比如近年来3个因为腐败问题落马的担任过省纪委书记的官员:一个是担任过广东、浙江两省省纪委书记的王华元,一个是四川的李崇禧,一个是山西的金道铭。“这3个纪委书记正好担任过4个省的省纪委书记,王华元一人就占了两个省:王华元是南(广东)和东(浙江)、李崇禧是西(四川)、金道铭是北(山西),东南西北都有省纪委书记中箭落马了。”李永忠说,“还有湖南郴州市的原市纪委书记曾锦春留下的那句话:‘权力大也害死人,我就是被权力害死了’,这是一个曾经的纪委书记死前掏心窝子的话。”

编辑:顾彩玉

01 02 03

关键词:中纪委反腐风暴 中纪委反腐 不护短 自家人开刀 灯下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