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钟晓渝:不辜负这个时代

2014年06月03日 11:06 | 作者:汪俞佳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一个人不一定要做多伟大的事情,生活中一个不起眼的善举,一句暖心窝的话语,一份尽全力的坚持,或许就能燃起心中希望,让它成为生命中的绿洲。

  钟晓渝,1953年10月生,四川省内江市人。西南政法学院师资班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法学学士,研究员。曾担任过西南政法学院副教授、政治学教研室主任,深圳市法制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深圳市司法局副局长,现任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民革深圳市委主委、民革广东省委常委、民革中央委员,2008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2013年连任。

  待人诚恳,热情健谈,言语犀利又不乏幽默,这是全国政协委员钟晓渝给许多人留下的印象。采访中,这位“学者型官员”时而神采飞扬,剖析问题字字珠玑一针见血,时而静默沉思,却掩饰不住骨子里的开朗爽直。长居深圳,言语中仍夹杂着四川老家口音,让同为四川人的记者颇感亲切。

  从朴实勤劳的下乡知青到学识渊博的大学教授,从恪尽职守的司法局领导到尽职尽责的政协委员,钟晓渝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值得我们期待?“我哪有啥子了不起的故事,不过是普通的法律工作者而已。”正如他所言,一个人不一定要做多伟大的事情,生活中一个不起眼的善举,一句暖心窝的话语,一份尽全力的坚持,或许就能燃起心中希望,让它成为生命中的绿洲。

  改革开放的“宠儿”

  1978年改革开放,全国恢复高考,高校77、78级入校生从中受益,钟晓渝正是其中一员。

  而此前,钟晓渝只是个下乡知青。在无数人自怨自艾被“耽误”的日子里,乐观豁达的他却“沉浸”在各种农活里,石匠、木匠、泥瓦匠、犁田、耙田、栽秧、打谷无所不能,在农村宣传队吹、拉、弹、唱样样都会,一待就是8年。“人嘛,总要经历艰苦磨难,以后遇到困难才能迎难而上。”钟晓渝笑着对记者说。

  处处是困境,处处是生机。

  恢复高考通知下来,据考试还有3个月时间,钟晓渝恶补初中到高中的全部课程,每天只睡4、5个小时,最后带着熬红的眼睛,骑着单车走进考场。后来高考成绩发榜,他以全县文科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接到了西南政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谁能想到,5年小学和1年初中,竟是这位“榜眼”高考前的全部学历。

  “8年农村生活磨炼意志,它让我懂得一个人只要努力干事,就没有干不成的。”凭着大学4年勤奋刻苦的学习,钟晓渝最终获得留校任教的机会,从“土了吧唧”的下乡知青到走进殿堂当大学教授,钟晓渝实现了人生第一次华丽转身。

  不过,钟晓渝心里一直隐隐约约有个念头,他觉得,是改革开放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他不愿辜负这个时代。这句话或许听来有些矫情,却是他心底最真实的感受。

  去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走一趟———1994年,时任西南政法学院副教授、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的钟晓渝给自己的未来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当年,深圳面向全国招聘法律干部,钟晓渝毅然放下一切,只身南下。

  人生的第二次转折就这样发生了,很多人始料未及,包括钟晓渝的家人,大家不敢想象,没有了教授头衔的他,接下来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

  “没关系,大不了‘第二次下乡呗’。”钟晓渝并不担心,因为他终于到了深圳,这块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缕春风拂过的土地,那将是他圆梦的地方。哪怕没有住所,躺在办公室地板上,他也睡得比谁都踏实。“或许,我真的是这个时代的‘宠儿’呢。”钟晓渝感叹之余不忘幽默,笑容里交织着欣慰、艰辛和感恩。

  为农民工讨薪的“领导”

  深圳作为全国流动人口比例较高的城市,各类法律援助案件绝对数量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深圳年均受理法律援助案件超2万件,是整个广东省的一半,仅2013年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1090起,为受援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亿多元。

  “2万件的背后是2万个家庭得到无偿法律援助,这些受援群众没有因为经济困难而被挡在法律大门之外,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次想到这里,钟晓渝心中总会涌起一阵的感动和欣慰。多年来,“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不仅是他的分内工作,也是他的做人态度。长达8年的知青生涯,让他历经磨难,更让他了解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甚至潜移默化地将他的关注点引向农村、农民。

  2009年1月9日,在深圳新闻年度评选暨网络奥斯卡颁奖盛典上,钟晓渝被评为深圳年度人物。获选理由是:为弱势农民工讨薪,提供免费法律援助。

  事情还得从一年前说起。

  2008年10月,19名在深圳打工的农民工因屡次向包工头讨要工资无果,遂到深圳市法律援助处申请法律援助。钟晓渝到该处调研时了解到此事,一脸沉重,心酸的同时,更感到一种神圣责任,他主动提出以公职律师身份亲自出庭帮他们讨薪。“深圳改革开放的成就不仅要提外资,更要提广大的外来劳务工,没有他们,高楼大厦就建不起来。”

  在前期研读案件时,多年的法律功底让钟晓渝发现了考勤登记这一关键证据,这成为开庭后他所代理的19人能全部拿到工资的重要证据。“没有这个东西,投资方可能就不认账。”经过他与另两名律师的共同努力,最后仲裁裁决支持了农民工的诉求,其中17人共拿到5万余元欠款。

  不过,钟晓渝的心情并没因为案子获胜而变得轻松,“深圳有好几百万农民工,是全国农民工最多的城市,还有多少农民工欠薪案件没有得到法律援助,还有多少人因讨薪不成而含泪离开深圳,我不得而知。”钟晓渝语气沉重。

  这次出庭后,钟晓渝对深圳农民工欠薪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专门召开了一次提高法律援助质量的研讨会,讨论如何深入了解受援人的情况,尽可能维护受援人的权益,并通过法律援助工作,把农民工维权引向法律轨道。

  为普及深圳百姓法律知识,树立公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尤其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普法教育,钟晓渝在担任深圳司法局副局长期间特地开设了普法平台。2007年5月,“深圳市公民法律大讲堂”开讲,首场专题讲座《公民与法治》就由他主讲。他围绕什么是“公民”、什么是“法治”、为什么需要法治、公民需要怎样的法治意识等四个问题展开演讲,场面热烈,座无虚席,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普法大讲堂每两周一讲,针对一个时期内的法律热点问题,免费对公众开放,至今已举办了几十次。

编辑:罗韦

1 2

关键词:钟晓渝 深圳 政协 委员 教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