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警惕“棉被门”背后的极端主义倾向

2014年07月24日 06:50 | 作者:张宝川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要做一个成熟理性的现代公民,就必须慎用话语权,而不是滥用话语权。否则,这种怀疑主义、极端主义的情绪漫延开来,带给我们的可能就是比“威马逊”还要“威”的心灵灾难。

  7月18日—20日,一场几十年一遇的飓风横扫海南、两广。中心风力达到17级。

  飓风过处,很多地方房倒屋塌,树被拔起,车被掀翻,一片汪洋。

  飓风过处,很多地方桥梁被毁,道路被淹没,信息中断。

  飓风过处,154个县(市、区)1107.3万人受灾,56人死亡,20人失踪(截至7月23日9时统计的数字)。

  于是,很多人知道了这个带来巨大破坏力的家伙的名字,它叫“威马逊”。

  当地政府积极组织了救援,国家慈善机构积极组织了捐献,受灾群众也积极抢救被毁的家园。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与此同时,一场舆论风波也相伴飓风隆隆滚过——中国红十字总会运往灾区的救援物资中,赫然出现了几千条棉被。“南方的三伏天多热,还需要棉被吗?”

  舆论波及,在网上、在手机上、在微博上、在坊间,网民一片吐槽,一片哗然。

  舆论波及,指责红会荒唐者有之,指责红会缺乏常识者有之,甚至怀疑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者有之。

  舆论波及,人们救灾捐献的热情大大受挫。

  于是,人们在知道了“威马逊”之后,又流传起另一个名字——“棉被门”。

  针对质疑,红会回应,捐赠棉被属实,但却是灾民急需,一些灾区是在山区、丘陵地带,昼夜温差大、湿气重,老人、孩子、孕妇等需要棉被,而且棉被功能多样,向灾区送棉被是救灾常见做法,并不仅限于冬季。

  原来如此!

  监督政府,监督公共机构,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但是,我们应该怎样使用这种权利?

  一事当前,疑字当头,而且疑的依据仅仅是常识,仅仅是第一眼的“常识”,仅仅是个人的常识,很容易走向怀疑主义、极端主义。反过来,这种怀疑的情绪,极端的情绪又被网络无限传播,无限放大,无限传染,走向更加怀疑,更加极端,沦为集体无意识。

  怀疑主义拒绝深入的调查研究,不相信任何真理,不相信任何真情。如果说相信,也只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一知半解,相信自己的合理想象。看待事物“标签化”,逢“官”必反,逢“权”必骂。

  极端主义拒绝深入的理性思考,是“一点论”而不是“两点论”,说好就好个无以复加,说坏就一无是处。而且往往是先入为主地、有选择地偏听偏信,分析问题判断事物不看主流看支流,不看趋势看眼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怀疑主义、极端主义历史上曾给我们党、我们国家造成巨大的危害。文化大革命不就是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吗?

  “文革”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是,这种思想方法的根基并没有在我们的大地上随风飘散、荡然无存了。尤其是网络时代,人人都有话筒,人人都有话语权,但是要做一个成熟理性的现代公民,就必须慎用话语权,而不是滥用话语权。否则,这种怀疑主义、极端主义的情绪漫延开来,带给我们的可能就是比“威马逊”还要“威”的心灵灾难。

 

 

编辑:付鹏

关键词:威马逊 棉被门 怀疑主义 极端主义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