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蒋方舟:大陆作家的幸运与困境

2014年07月24日 10:34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比如我,就曾经做过两三个广告。这并不是我引以为傲的经历,也并不说明我的走红,只是折射出广告公司的心态——找了一个歌手、找了一个模特,好像缺点深度,那就再找一个作家吧。因此经常可以看到作家或是文化人士出现在各种古怪的商业场合,牵强地由文学、艺术谈到钟表、酒水。

  这说明社会重视文化么?不,恰好说明社会是没有文化的,所以需要的是从落满尘土的抽屉中找出“作家”,把他们摆到架子上,为社会增加一些虚幻的自我满足,就像企业家办公室的书架上往往摆着从不曾开封的《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当作家“装饰”的使命完成,又被放回那个被遗忘的抽屉中。

  这固然是可笑的,可在客观上,也让作家进入了商业社会,有了物质上更为丰富的可能性。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悲剧当中,也生活在不同身份所囚禁的人性监狱当中。这些都是创作的绝佳素材。

  大陆作家的第二个奢侈,就是题材的奢侈。

  尼采曾说,最适合创作的,是两个时代交界的裂缝当中。现在,我们正处在这样的裂缝中:新的技术对抗旧的技术,新的道德对抗旧的道德,新的伦理对抗旧的伦理。

  一切熟悉的变成陌生,作家如孩子一样新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而无数荒谬的事实喷涌而出,就像火山喷发过的地方植物长得格外茂盛。

  我前两天看到的新闻,一个21人的犯罪团伙假冒身份,招矿井黑工,然后锤杀工友,骗赔约。这现实的残酷远远超过电影《盲井》所呈现的。

  而在现实的丰富当中,人的身份也呈现出多样性。

  印度裔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曾经形容:“一个人可以是意大利人、女人、人权主义者、素食主义和经济保守主义者、爵士乐迷或伦敦居民,其身份犹如阳光下的三棱镜,随着镜面的转动,将会反射出不同的光芒。”

  而身份转换的多样,在当今中国大陆格外明显:一个公务员,自己面临着房子被强拆的现实;一个志得意满,代表全亚洲,和克林顿交好的著名主持人,改天就被调查。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悲剧当中,也生活在不同身份所囚禁的人性监狱当中。这些都是创作的绝佳素材。

  日本作家安部公房有个短篇小说,叫做《砂丘之女》,讲的是一个名叫仁木的男人,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瓶中,身边只有一个女人,瓶口源源不断落下沙子,他必须不断铲走沙子才能让自己不被活埋。无望当中,他决定开始写作。

  相对于西方社会已经相对固定的平静的生活,中国社会更像这个瓶子——源源不断的沙子落下,让人愤懑与绝望中,有更多的创作动力。

  我曾经看过几个大陆的创作者试图改变伍迪·艾伦的剧本,伍迪·艾伦笔下中产阶级的忧愁,改编之后,变成了小市民的撒泼扯皮,非常糟糕,非常难看。没有稳固的中产阶级,虽然生活在城市,人际关系和伦理还是农村式的,该怎么去书写?

  按照上面的说法,中国作家享受创作条件和题材的无比丰富,按理应该是创作的井喷,可为什么现实并不如此呢?下面我想谈谈我理解的大陆作家的困境。

编辑:罗韦

1 2 3

关键词:作家 写作 大陆 蒋方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