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首义枪声 首义枪声

吉鸿昌被枪决前曾写诗: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2014年10月10日 15:53 | 来源:北京晨报
分享到: 

  赵登禹

  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7月28日,在南苑战斗中牺牲。

  【英雄故事】英勇抗战牺牲卢沟桥

  1933年9月,赵登禹率部进驻察哈尔省张北县后,“制造”了两次轰动一时的“张北事件”。一次是1933年10月27日,8名日本人途经张北不按规定接受赵登禹部队检查护照的要求。为了维护民族尊严,赵登禹下令挑选100名身强力壮的士兵,带着上刺刀的步枪,一边高喊口号,一边在这8名日本人面前走正步,吓得这几名日本人赶紧道歉走人。另一次是1935年5月31日,有4个日本人偷偷潜入阵地偷绘驻防布阵图,赵登禹果断将他们扣押。日本人抓住两次“张北事件”大做文章,南京国民政府再次妥协退让。随后,赵登禹及所部随第29军移驻北平附近。

  1937年七七事变后,7月25日,日军对驻防平津的29军大举进攻。赵登禹在南苑召集各部开会说:“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在与日军厮杀中,赵登禹被炸弹炸断了双腿,壮烈牺牲,时年39岁。1946年,北平市政府将北沟沿更名为赵登禹路,以示纪念。

  【史迹寻踪】

  赵登禹墓:位于卢沟桥城东关文子山。赵登禹殉国后遗体曾和二十九军阵亡官兵就地掩埋,抗战胜利后遗骨重新安葬于卢沟桥畔,1980年重建墓地。墓碑正面镌刻着“抗日烈士赵登禹将军之墓(1898-1937)”。

  董毓华

  湖北蕲春人,曾化名王春裕、王大惠等。1925年由董必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过北平、平津、华北与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主席等职。发动和领导了一二·九运动和冀东抗日大起义。1939年6月病逝,年仅32岁。

  【英雄故事】走在一二·九示威队伍的最前列

  1935年12月初,日军已侵占了丰台和通县,成立了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北平几所大中学校学生代表秘密集会于燕京大学,董毓华代表中国大学去燕京大学参加。会议拟定了一二·九游行示威路线和口号,选出游行队伍的指挥人员和交通联络员。12月9日当天,董毓华便率领着同学们高举红旗,冲出校门,他始终走在最前列,挥动着臂膀。

  1938年10月底,董毓华接受了对冀东抗联部队整训的任务。11月,他率部配合八路军四纵出击房山县十八台。经两天战斗,歼灭该地土匪2000余人。1939年4月,日军200余人向宛平进犯,董毓华与白乙化指挥作战,经10小时交战,夺得了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的首战胜利。

  由于长期地涉险奔波和浴血奋战,董毓华早已因积劳成疾。1939年6月,正在前线抱病奋战的他,回军区卫生部医治,不料发生针剂过期医疗事故,抢救无效逝世,时年32岁。

  【史迹寻踪】

  中国大学:孙中山先生1912年倡办,宋教仁为第一任校长,初名为国民大学,早期校址在前门内西城根愿学堂。1925年9月,迁新校址西单皮裤胡同郑王府(现在国家教育委员会机关办公地址)。1949年停办,历时36年。

 

编辑:曾珂

01 02

关键词:吉鸿昌 赵登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