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专题 专题

委员献策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

2014年10月27日 10:17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荣建勋: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需协同作战

  当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区域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大气污染的区域化特征明显。大气污染防治,必须集中区域内各城市力量,单打独斗难以产生有效作用。

  (一)亟待建立完备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解决区域大气污染问题,一地无法独善其身,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周边省市互相联手,合理统筹环境资源,严格落实治污责任,统一协调各部门职责,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形成强大治污合力,以期从根本上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整体较差的局面。由于北京、天津、河北属同一气候带,大气污染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协同特征,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治理大气污染至关重要。

  (二)亟待实施统一的治污调控规划。区域性复合型大气环境问题给现行环境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仅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考虑单个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需要在规划、标准、法规、评估、科研和治理技术推广使用等多个方面实现统一、同步和共享。比如,区域内一个城市提高车辆标准,若周边城市未同步实施,仍然难以有效实现控制预期。一个城市如将重污染企业未经改造提升而搬迁至周边地区,只要未离开该区域范围,也同样难以避免对区域重污染天气的影响。

  (三)亟待探索完善的区域预警应急体系。按照国家要求,各地均组织编制实施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明确了预警级别和应急响应措施等内容。从区域层面看,目前各地在重污染天气各自为政实施应急响应,尚未有应急联动机制保障区域联合采取行动。同时,区域间培训交流学习、跨区域联合应急演练欠缺,在面对污染跨区域复杂局面时,不能迅速整合形成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的统一力量。

  (四)亟待开展区域性的科学基础性研究。解决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问题,科技支撑是根本。各省市对于辖区污染机理研究较多、重复较多,对于区域污染成因、危害及控制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尚显不足,导致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根基尚浅,现有研究成果未实现区域共享,且仍不足以全面支撑区域大气污染控制特别是联防联控的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胡万宁:加快燕山采矿迹地生态恢复工作进程

  据报道,近年来矿山开采造成的废矿排放已达到天文数字,仅河北省的承德、唐山、张家口三市的存积量就达到43亿吨。燕山的矿产资源开采严重污染了京津冀地区的环境,破坏了该地区的生态平衡,纵览燕山山脉,巨大的废矿库随处可见,矿山废弃物中的化学残留物通过雨水流入河流、渗入地下,严重污染、破坏了地下生态环境,而大量废矿产生的微小颗粒则形成了扬尘漂浮物,漂浮物随空气移动,对京津冀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有时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畜的生存安全。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监管不力,导致矿产开发者环境意识薄弱,尤其是众多乡镇企业和个体采矿厂,为了追求利润,对矿产资源进行掠夺性、破坏性开发,尾矿肆意堆积,不惜破坏环境;(二)资金得不到有效落实导致采矿迹地生态恢复工作缺乏物质保障;(三)缺乏科技创新导致已完成的生态恢复工程稳定性不佳;(四)京津冀虽然山水相依,但燕山采矿迹地生态恢复问题未引起三地相关部门的共同关注,与燕山在环首都建设中的生态区位不匹配,整治效果不理想。

  为此建议:一、健全法规,强化监管。国家要建立健全采矿迹地(采场、尾矿库、排土场)生态恢复建设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实施细则,重视采矿迹地的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生态监管机制,认真组织开展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加大查处力度,依法纠正和查处采矿权人开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应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切实保障燕山采矿迹地生态恢复工作。二、因地制宜,联合整治。燕山采矿迹地生态环境治理已经超出了某一个行政区的治理范围,必须因地制宜,将燕山采矿迹地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纳入大首都地区发展规划,成立京津冀燕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机构,京津冀在政策规划、项目财政、环境生态、技术资金、市场运作等方面三地联动,出台一揽子适宜的政策措施,破解“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矿业发展模式,力促燕山采矿迹地生态恢复工作进程。

编辑:杨雅婷

关键词:京津 治理 区域 污染 大气污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