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国家公祭日>公祭资讯 公祭资讯

媒体梳理设立国家公祭日来龙去脉:呼声由来已久

2014年12月12日 16:21 | 作者:蔡玉 高蒋芳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载孔子门生曾子的这句话告诉人们,敬畏死者、追念先贤,定期举行祭礼不断追思,社会风俗道德一定可以渐渐笃厚起来。

 

  在长达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祭奠圣人、先贤的日子并不少见,但唯独缺少了国家公祭平民的日子。中华文化中亟需补上这样的一课。

 

  “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尊重生命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鲜明特征。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顿时成了冤魂。滥杀无辜是反人类、反人道、违背国际法的罪恶行为……举行国家公祭活动,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悼念,这一正义之举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人权的尊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郑淑娜在给《国家公祭——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资料集》的序言中写道。

 

  重拾伤痛教育也被视作另一种“补课”。

 

  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华民国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标志着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正式结束。

 

  69年后的同一天,南京江东门小学的36名学生成为南京国际和平学校的首批学员。当天,他们领到了刚刚出版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小学版)和《和平学概论》作为教材,授课教师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和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和平研究所副所长赵德兴。

 

  “开设国际和平学校并非中国首创,而是借鉴了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国家博物馆、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广岛国际和平学院等的做法。”朱成山介绍,这些纪念馆均设立专门的训练营、研究性学习班,通过举办讲座、证人证言等多种形式拓展人们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和思考。而南京国际和平学校包括9月9日首期培训班在内,今年将举办10期,明年举办100期。将从历史与和平的视角,对北京中关村中学、上海市西中学、香港九龙职业中学等100多所共建学校,以及来馆交流的外国学校师生开展培训。

 

  南京宝船小学退休教师王焱说,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中国中小学历史教育沿用的是通史教学、课堂教学方式,不利于青少年对民族特有的历史记忆进行深入了解。“有必要让南京大屠杀历史完整地走进课堂,并组织中小学生前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教学。”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 国家公祭 呼声 补课 中日博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