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南京地坛比北京老千年 祭坛方位和北京一致

2015年02月10日 13:52 | 作者:张可 | 来源:扬子晚报
分享到: 

一号坛的石墙。

一号坛的石墙。

二号坛遗迹表面的碎石。张可 摄

二号坛遗迹表面的碎石。张可 摄

 

  来源:扬子晚报  记者:张可

 

  提到南京,言必称“六朝古都”。除了神道石刻、栖霞山佛窟,长达300多年的六朝,地面遗存所剩几何?

 

  1999年,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在紫金山上发现一座规模超两万平方米的六朝祭坛遗址,并入选2000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沉寂十余年后,遗址内的石墙、高台终于准备好再现昔日恢弘。

 

  今年,祭坛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启动,预计两年左右,完成保护展示工程,向市民游客展示。

 

  探·紫金之巅

  15年前,一脚踩出个六朝遗址

 

  公元589年1月,隋朝军队攻破建康,杨广下令荡平建康城所有的宫阙楼阁,后人只能空叹“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能祭坛位于山中,居然躲过了兵祸。” 遗址的发现者、发掘者、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

 

  时隔15年,贺云翱竟然记得发现遗址的经过。“当时明孝陵预备申遗,准备对周边区域做考古勘探,我和陵园管理局一位领导,两个人在山里做文物普查,这位领导告诉我‘紫霞湖后面有垒石’。”当时遗址范围内的植物,比周边区域长得更茂盛,“后来发掘才知道,遗址下方是人工筑的夯土层,是山下运上来的,与周围的土质不一样。”

 

  贺云翱大惑不解,荒山野岭哪来的这么整齐的石墙?正当他闷着头往上爬时,脚下突然踩到一块硬物。拾起来一看,竟然是块青砖,再看尺寸,六朝的!“砖瓦瓷器是断代的重要参照物,所以做考古的对砖头很敏感,什么尺寸对应什么朝代,一看就知道。”

 

  贺云翱回家后,一头扎进史料文献里。“当时一直搞到夜里一两点钟。”当他在史书中找到“北郊坛”三个字时,他知道,紫金山上的“巨石阵”就是它了。

 

  在随后的考古发掘中,一系列发现印证的史料记载,也证实了贺云翱的猜想。六朝瓦当、六朝砖、青瓷碎片、建筑构建陆续出土,还有一些疑似是用于祭祀仪式的“五色土”。在古代,五种颜色的土壤,寓含了全中国的疆土,由各地纳贡交来,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2000年,六朝祭坛遗址以“钟山六朝坛类建筑遗址”的名称,全票当选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2年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朝再探:两座祭坛有百米高

 

  紫金山上的民国水库——紫霞湖,如今总是游人不绝。1500多年前,当南京还是南朝的“建康”时,这里却是另一种氛围——紫霞湖与紫金山顶峰间的山坡上,有座依山而建的祭坛。国家最高统治者在这里代表芸芸众生和神灵对话,向上天祈福。

 

  今天要想追寻祭坛的遗迹,可以从紫霞湖东侧的道路上山。山坡脚下,有中山陵园管理局建起的牌坊式木建筑,标示为“六朝北郊坛”。由此沿着石阶上行20多分钟,才进入祭台的范围。在道路两侧,你会看到如刀切般笔直的“石墙”建筑。

 

  贺云翱说,这些石墙参差不齐,高的3米多,矮的不到1米,但它们都以东、南、西的方向排列,与北侧的山体围成一个矩形的台式建筑。石墙共有5层,也说明此台共有5层,每层之间相距几十米不等。“由南向北、依山而建,这是发现的1号坛。”

 

  离开1号坛区域,穿过一条民国作为防火带开挖、现代改建而成的马路,再上山坡,就到了更高等级的2号祭坛。1号坛为矩形,2号坛则是圆形。

 

  贺云翱介绍,2号坛同样是依山而建,共有5层。目前,遗迹被掩埋,表面覆盖着碎石,勾勒出基本的形状。2号坛是整座祭坛的终点,也是最高点。它紧邻紫金山最高峰,是六朝时建康最高处,也是当时人认为和上天最接近的地方。

 

  解·国之大事

  祭坛方向位置,竟和北京地坛一致

 

  1500多年前,紫金山可能是出现这样一幅画面:文武列队,仪仗隆重,前簇后拥的侍者,皇帝坐在“肩舆”之上,沿着接近45°的山坡登上祭坛……他们如何祭祀?又是向谁祈祷?

 

  “这就是六朝都城建康的‘地坛’!”贺云翱说,目前研究认为,当时皇帝在这里祭拜海内著名的山川湖海,比如长江、黄河、泰山等,有多种祭拜对象。在1号坛,考古人员发现了呈倒“品”型分布的4座土坑,这就是4座小坛,分别对不同事物进行祭拜。在这里,祭拜的对象不是捏造出来的神灵,而是生长于大地,存在于现实中的自然事物,但古人将山川湖海赋予了灵性——为了江山永固,所以祭拜江山。

 

  贺云翱根据史料文献确认,祭坛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三年(公元459年)。当时的南京——建康城北至珠江路南侧,西侧边界在今天估衣廊、明瓦廊一线,南到建邺路、白下路北侧,东至内秦淮河西侧。而皇宫——被称为“台城”的建康宫,在都城范围内,北到如意里、长江后街南侧,南到游府西街、文昌巷北侧,西到网巾市、邓府巷东侧,东到利济巷西侧。

 

  作为都城北郊祭坛,紫金山上的祭坛在当时台城的东北方向,属于“丑时”的方位,与北京地坛与故宫的方位布局几乎完全一致。“从实物上看,可见北京天坛地坛的分布,与南京六朝的地坛一脉相承,据此推测,那么建康的天坛可能在台城的‘巳位’,也就是东南偏南,大约在今天光华门外的大校场一带。”

 

  “此前,全国留存的古代首都祭坛就是北京明代的天坛、地坛,而现在六朝‘地坛’的发现,又将这类建筑的遗存向前推了1000年左右。‘祭祀制度’是‘礼’的重要部分,中国又是‘礼仪之邦’,六朝祭坛对我们研究中国礼制演变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建·再现古风

  考古遗址公园 两年之内会完工

 

  2014年,六朝祭坛遗址的保护规划在国家文物局完成立项,今年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等将完成规划编制。贺云翱预计,从完成规划到保护、展示工程完成,把一座“考古遗址公园”呈现在市民游客眼前,整个周期有望在两年内结束。

 

  贺云翱说,“保护工程,就是要进行环境出新,将当年考古发现的成果,完整地展现出来,包括石墙、石阶、祭台。”

 

  贺云翱同时表示,遗址范围内不建博物馆和新建筑,而是在周边建小型陈列馆,适当利用声光电技术,向游客解释清楚六朝祭坛到底是什么。

 

  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处长闻慧斌表示,计划适当搭建木栈道,连接已经被马路分离的1号、2号祭坛,并对民国时在1号祭坛内修建的碉堡,进行下沉处理,避免影响整体风貌。

 

  遗址共有3大区域:除了1号坛、2号坛,遗址内还有一座附属建筑,承担“配套设施”的功能,为当时参加祭祀活动的人员提供服务。

 

  据介绍,整个祭坛遗址南北长300多米,占地20000多平方米,保护范围东西至景区围墙,南至240米等高线,北到290米等高线,面积约32060平方米。“1999年至2000年,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迄今尚未发现和发掘过一处与国家都城建设,为研究六朝的地面文物制度和建筑风格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新的视角。”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南京地坛 北京地坛 方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