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创客交流催生文化创意

2015年03月16日 09:04 | 作者:疏影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在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上,两国青年讨论创意。

在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上,两国青年讨论创意。

深圳Maker Faire期间展出的机器人

深圳Maker Faire期间展出的机器人

  疏  影

  创客,这个此前对许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的词,现在已经越来越热了。两会期间,“创客”一词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对2014年工作进行回顾时指出:“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成长,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用官方话语肯定了“创客”这一群体蕴含的巨大能量。

 

  李克强对创客的关注应追溯至今年年初。1月4日,李克强到访深圳的一个机器科技工作坊——柴火创客空间,体验各位年轻创客的创意产品。李克强现场评价说:“创客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

 

  何为创客

 

  何为创客?“创客”一词源自英文的maker。长尾理论的提出者、美国《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中,将创客定义为这样一类人:“他们使用数字工具,在屏幕上设计,越来越多地用桌面制造机器、产品;他们是互联网一代,所以本能地通过网络分享成果,通过将互联网文化与合作引入制造过程,他们联手创造着DIY的未来。”简单地说,创客是有梦想更有行动的创新创业者,是一群“玩”创新的新型人群。

 

  创客的出现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创意产业”概念最早由英国提出,涵盖出版、电视和广播、电影和录像、电子游戏、时尚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设计、音乐、广告、建筑设计、表演艺术、艺术和古玩、工艺13个子行业,是英国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产业。创意产业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创造力”,由原创激发的“差异”和“个性”是创意产业的根基和生命,这与创客的特质不谋而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认为,创客思维最大的创意在于未来大规模的生产和集聚,为当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升级换代提供了借鉴。

 

  创客空间在国内蓬勃涌现

 

  2014年,全球最大的创客盛会Maker Faire首次官方授权落地深圳,100多个中外创客项目在深圳“赶集”。3D打印可乐瓶、手动拼装DIY简易汽车、雷达吸尘器可自动闪避障碍物、装有传感器的滑板让极限运动变得简单易学、模块化机器人像积木一样可组装……人们在赞叹这些独特创意的同时也近距离感知了创客这一群体。

 

  作为创客们思想碰撞与创业孵化的平台,创客空间自然备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在2015年工作部署中提出:“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共计提出8项重点任务,旨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当前,中国已经形成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三大中心的创客生态圈,各种创客组织蓬勃发展。尽管创客是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助推者之一,但是中国创客的规模仍比较小。据统计,全球创客空间已达数千家,而中国只有70余家。中外创客以及创客空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失为壮大中国创客群体的一条捷径。

 

  创客成中外文化交流热点

 

  3月6日,享有世界创意经济之父美誉的约翰·霍金斯在北京发布了酝酿两年之久的“新百万英镑”创筹计划。该计划将根据中英文化交流年在创意产业方面的重点领域,特别针对中英影视合作、文化产业投资与设计服务贸易等方向,发起集文化产业创权交易、创权开发、创权投资三位一体的创筹平台。通过“创筹”机制,为纳入“新百万英镑”计划的各类项目,提供“设计驱动”与“投资跟进”的平台,为初始阶段文化产业项目的创作与投资提供更多的交易机会。

 

  据介绍,创筹是对盛行的众筹、众包等模式的升级,使之更适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规律。首期“新百万英镑”创筹计划将包括:中英合作影视基金、天基丝路伦敦新唐人街计划、米兰世博会中英文化交流特区、地球村创意生态集成空间、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创造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合作等项目。同时,“新百万英镑”计划正在与中国的高校开展合作,以城市为基础,以大学为平台,推出多种形式的众创空间,助推正在掀起的创新创业浪潮。

 

  此前,作为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配套活动之一,为期两个月的“共筑梦想——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在北京举行。经过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纽约、硅谷多个赛区的多场选拔,100多名中美青年学生混搭组队进入决赛,30个创意形成创新产品原型,接受评委裁判团的最终筛选:能够预报天气的烤面包机、可视化可交互电子乐器、可以帮助忙碌父母陪伴2至4岁孩子的智能玩具、能够建立海量海洋数据网格的漂流瓶、可以帮助听障儿童练习语言的“新声”设备、触觉导航臂带……这些作品无一不是中美两国青年创造力以及智慧碰撞的结晶。青年是创客群体的生力军,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和各不相同的特长,一旦聚到一起,相互协调发挥特长时,就会爆发巨大的创新活力。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创客 文化创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