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有进步,有希望,但也需要一个过程”

全国政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大气污染防治”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2015年04月23日 09:36 | 作者:谢靓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原标题:“有进步,有希望,但也需要一个过程” ———全国政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大气污染防治”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大气污染防治不仅是京津冀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全国人民关心的热点。4月22日,全国政协召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大气污染防治”双周协商座谈会,政协委员、京津冀三地政协主席、专家学者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汇聚一堂,探讨京津冀大气污染的根源及协同防治的途径。

  治理雾霾需要区域协作,这是共识,更是难点。根据中央部署,2013年,京津冀及周边六省区市以及中央有关部委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小组,目前,相关协作机制正在不断完善中。委员们认为,大气污染协同防治,既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改善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京津冀在大气污染协同防治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步,看到了希望,但在加大立法执法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完善城市规划、加强区域联防联控等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大气污染防治关键在“协同”

  全国政协一直高度关注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尤其十二届全国政协以来,涉及这方面的提案就有120件。今年1月,民建中央和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组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大气污染防治”调研组,先后赴京津冀三地进行调研。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带领专题调研组赴河北省调研,走访石家庄、邢台、保定三个城市,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孙淦带队在北京、天津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在北京朝阳区有一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空气监测点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调研组在站内巨大的监控屏幕前看到了一张污染监测“地图”,图上用绿色、红色和褐红色的圆点来标识城市大气污染由轻到重的程度,而在京津冀一带,红色和褐红色的圆点明显密集。

  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这是调研组上下的共同感受。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介绍情况时也为此提供了事实依据:2014年,全国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中,京津冀占了8位。

  燃煤、机动车排放和高能耗工业项目是京津冀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为此,三地都把控煤、控机动车污染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重要治理措施。调研组了解到,北京抓全面治理,推出了《北京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天津对大气污染治理实行全方位网格化管理,一旦发现污染行为立即督办整改。河北省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表示宁可降低GDP和财政收入增速,也要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然而,从源头上治理大气污染并非易事,由于京津冀区域发展不平衡,在大气治理中“协同”二字尤为重要。“要加强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控联防联测的协同机制。”会上,马培华如是强调。

  京津冀需要一体化的能源结构布局,这是不少委员的观点。调研组走访河北省保定市时了解到,该市1100万人口中有800多万农村人口冬季靠散煤取暖,这是污染重要来源。“我们算过一笔账,如果所有农户的100多万台炉具全面达标,需要至少投入75亿元以上的资金,而目前各级环保补贴加起来才不到6亿元。”保定市相关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说。天津市相关负责人也反映,尽管他们在努力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但由于煤炭成本低廉,对煤炭的“依赖”短期内难以改变。

  在调研组看来,“多煤少气”的能源结构是我国无法回避的事实,这就必须寻找一条既能大规模使用煤炭资源,又能大幅度减少煤炭污染的道路。会上,黎昌晋委员建议建立京津冀地区长期的气源供给体系,加大煤炭清洁化利用推广力度,这也得到了一些与会委员的认同。

  产业结构偏“重”是京津冀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防在源头,重在产业。”秦博勇委员建议国家大力支持京津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王小康委员则认为,从京津冀各自的“十二五”规划看,三地重点发展的产业有所雷同,需要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实现错位发展。

  机动车排放是会上委员们热议的一个话题。身为北京市副市长的程红常委说,京津冀三地机动车总量已超过2200万辆,建议国家高度重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支持京津冀2015年实现统一供应符合“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并在全区域统一实施新车“国五”标准。徐辉常委认为,还应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快黄标车淘汰。

编辑:孙莉姗

01 02

关键词:京津冀 大气污染 调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