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专题 专题

“创”出一个青春来

——政协委员的创业故事

2015年05月04日 10:51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刘中民:20年“一诺千金”的坚守

  今年1月9日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刘中民走上主席台,代表甲醇制烯烃技术(DMTO)项目组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奖状。那一刻,刘中民的心中满是感慨。

  失败,研究;再失败,再研究……打从领衔“甲醇制烯烃”研究,到“以煤代油”技术在中国落地生根,刘中民团队历经20年“一诺千金”的坚守。

  “说到烯烃,听上去挺专业,而提起塑料,大家就再熟悉不过了。”刘中民告诉记者,烯烃是生产塑料的基本原料,传统的烯烃生产又主要依赖于石油资源。我国是个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仅2013年就进口原油2.8亿吨,而每年生产烯烃需要消耗原油近1亿吨。“我们研究的就是用煤炭替代一部分石油来生产烯烃。”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各国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研究“以煤代油”生产烯烃。“但长期以来,在甲醇制取低碳烯烃这一关键环节上始终无法突破。”1981年,中科院向大连化物所下达了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的研究任务,也让1983年考上大连化物所研究生的刘中民开始有机会了解并接触这一项目。

  1991年博士毕业后,刘中民担任了“甲醇制烯烃”研究组副组长。1995年,研究团队经过两年奋战,完成了中试试验,并获得了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一年,刘中民被委任为研究组组长,也从老一代科学家手中接过了“接力棒”。

  拼搏创新的励志往事,漫长而艰辛。1995年至2004年,因国际油价处于低位,企业投资新技术积极性不高,长期开展不了工业性试验,项目组一度陷入困境。“想好了就要真抓实干,不让发展机遇失之交臂。”在挫折面前,刘中民选择了坚持。

  “峰回路转”的一天终于到来。2004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国际油价攀升。时任陕西省政府领导决定,由陕西国有企业出资建设大型工业化试验装置,与大连化物所一道开发甲醇制烯烃工业化技术。随即,该课题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重大产业化专项。2006年5月,DMTO工业化试验在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宣告成功;2010年8月8日,DMTO装置项目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投料试车一次成功……目前,我国甲醇制烯烃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形成。

  “找到代替石油的生产方式,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战略的长远需求。我们的目标就是:转化一代,开发一代,前瞻一代。”采访中,刘中民把艰难的研发过程称作是一种“享受”,而当谈到取得的累累硕果时,语气却显得十分淡然。(黄绍禹 本报记者 吕东浩)

 

 

编辑:薛鑫

关键词:政协委员 创业故事 “五四”青年节 人生感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