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抗战胜利70周年:重庆市红十字会抗战救护往事

2015年08月27日 13:05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吴晶、肖泰景)70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回顾历史,重庆作为当时国民政府的陪都,遭到了日机旷日持久的疯狂轰炸,成千上万的难民流离失所,伤亡惨重。

  据重庆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周清梅介绍,关键时刻,重庆市红十字会挺身而出,为救济难民作出突出贡献。当时,重庆红会在市区朝天门、江北庆阳门和南岸弹子石等水边码头上设立“来渝难民接待站”,免费供应茶水、米粥,发放人丹、万金油、十滴水、白药精等应急药品,义务为难民指引和介绍市区安置处所。由于市郊农村连年遭遇天灾,粮食大幅减产,又有日机连日轰炸,大量难民涌入城里,而国民政府下拨和社会各界捐赠给红会的救灾粮食大部分是稻谷,不能直接当口粮。重庆红会集资在市区创办红十字碾米厂,招募了近100名志愿者和义工,日碾大米两万斤。大米一部分被运往各个街道救助站直接发放给灾民和难民,另一部分供应车站、码头的施粥站和难民安置点,帮助难民和灾民度过饥荒。

  除了粮食危机,重庆还出现霍乱、伤寒、痢疾和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大流行。重庆红会组织卫生防疫突击队,招募医疗志愿者200余人,分成若干小分队,身穿防疫衣,佩戴红十字袖章,背负喷雾器和药箱,奔赴灾区和各个街巷进行消毒和灭菌。同时,对市内多所中小学的上千名学生进行牛痘和结核疫苗预防接种。传染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原重庆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雷代福说,当时,重庆交通十分闭塞落后,长江和嘉陵江作为向外主要通道,每日都有大量各类抗战物资由这里装船,运往全国各抗日前线,又有大量难民顺江而上涌入重庆避难。撞船、翻船和沉船事故频频发生,许多船工和难民因得不到及时抢救而葬身鱼腹。重庆红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原有基础上扩建水上救护队,救护队员每天沿着两江水道和码头穿梭巡逻,用话筒向来往船只宣传水上安全知识,及时抢救溺水群众。

  此外,重庆红会也在救助战乱孤儿、救护军民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重庆红会在市区开办的孤儿保育院专门收养流浪孤儿,最多时达上百名。该院不仅负责孤儿衣食住行,还开课施教,每日安排识字、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课程。

  据统计,1939年至1941年间,重庆红会在各地战场共救护伤员200288人次。重庆红会设立的红十字战地救护医院和妇孺救济院、红十字门诊及诊所等都在战时发挥了巨大作用。

编辑:曾珂

关键词:抗战胜利70周年 重庆市红十字会 抗战救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