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抗战文献:让历史“说话”

——陈力委员谈抗战中的国图与国图的抗战

2015年08月31日 08:45 | 作者:张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B20150831002-zx9

抗日文学作品

 

  南迁中不忘文化使命

 

  学术周刊:可否简要谈一下国图在抗战期间南迁的历史过程?

 

  陈力: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原国立北平图书馆部分员工在袁同礼先生的带领下,南迁长沙,与当时北大、清华、南开在长沙合并组建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合作,建立了临时大学图书馆。不久因为长沙多次遭到日军飞机轰炸,袁同礼先生等又撤迁云南昆明,与西南联大共建图书馆。此后,昆明部分被馆中同仁人称为“南馆”,留守北平的图书馆则被称为“北馆”。

 

  学术周刊:南北两馆在抗战期间各是怎样开展文献搜集、整理工作的?

 

  陈力:抗战期间,原国立北平图书馆同仁无论是在昆明的还是留守北平的,都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坚守岗位。南馆的主要工作是继续进行书刊的采访、战时文献的收集与文献的整理出版。由于经费有限,便利用所在地理优势,把采访西南文献放在了首位。西南地区虽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俗风情,历来为人们所关注,但西南文献却因交通不便,不易实地搜访,故在抗战前很少为人所关注。抗战以后,众多学术机构迁至西南地区,各方人士开始关注并大力搜集整理和研究西南文献,国图也制定了采访西南文献的方针政策,还在馆内专门成立了西南文献室。国图还对大后方、沦陷区内散佚的图籍择优收购,仅1940年1月至9月,南馆便先后购得宋刻元印本《新编方舆胜览》、元刊本《罗豫章集》等多种珍贵古籍。编纂出版工作也是南馆工作重点,尤其是《图书季刊》的复刊。《图书季刊》中英文本均于1934年3月创刊,是当时国内重要的学术刊物之一,由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英文本均于1937年停刊。1939年中文本复刊时,在卷次上标以“新”字,以示与抗战前该刊的区别。

 

  北馆的职责则是留守和维持,因为馆内所藏文津阁《四库全书》以及1936年1月后所购的中文善本书、普通中外书籍、普通地图与金石墨本等均未及南运,所以留平馆员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馆产,此外还要克服困难,照常开馆工作。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留平馆员表现出了良好的民族气节与职业操守。

 

  学术周刊:您刚才谈到南馆对西南文献资料的搜集,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果,具有怎样的意义与价值?

 

  陈力:地方志是地方性的百科全书。抗战期间,西南地区的地位日益重要,该地区地方志以及相关文献不仅成为中日双方关注的对象,欧美诸国也对其格外留意。有鉴于此,南馆对西南各省地方志和相关文献展开了抢救式的采访工作,并派人深入民族地区广泛搜求,实在没法征集到原本,则请人代为抄录。云南有许多石刻,内容多为正史所不载,对于了解当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与中原的交流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国图也派专人进行了传拓。在南馆收集的文献中,还有大量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献,例如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献,在这次的展览中也有呈现。

 

B20150831003-zx9

抗战期间鲁迅手稿

 

  “留下完整的抗战记录”

 

  学术周刊:抗战爆发后,国图对当时的抗战资料是通过何种途径进行征集的?

 

  陈力:抗战爆发后,袁同礼先生出于图书馆人的敏感,认识到此次战争是一次对中华民族影响空前的战争,关于战争的文献资料,应及时搜集整理,加以保存,以留下完整的抗战记录。于是在1939年1月1日,南馆与西南联合大学合组的中日战事史料征集委员会(简称“史料会”)在昆明正式成立,冯友兰、傅斯年、陈寅恪、顾颉刚等知名学者都是史料会的成员。

 

  史料会的工作主要分为两大步骤:一为搜集保存,由南馆负责;一为整理编纂,由西南联合大学负责。但因整理编纂的工作须待战争结束、各方面资料充实后,方能作系统撰述。因此,南馆负责的搜集保存工作便成为史料会前期工作的重点。

 

  学术周刊:国图所征集到的抗战史料,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又是如何收藏、整理的?

 

  陈力:1939年,南馆发布了一项“启事”,认为“中华民族抗战之事迹,既系极可宝贵之史料,且可为后世之殷鉴”,应搜集整理,善为保存。有鉴于此,所搜集的抗战资料,不仅限于军事,还有社会、经济、政治、交通、教育等各方面相关资料。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侵华经过、抗战发动的缘起、国际关系的变迁、中国抗战的实绩、民众运动的发展、沦陷区的情况等等内容,都在搜集之列。文献形式包括报纸、期刊、学术团体及民众团体的刊物、私人记载信札及日记、政府公报及官书、各种情报、秘密军事报告、书籍及小册子、布告宣言及传单、地图及统计图表、照片及电影片、各种宣传品、救护团体的文件及报告、战时前后方服务的各公共团体报告等14类。

 

  袁同礼先生还亲自向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国民政府发函征集抗战文献,为我们现在研究这段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据馆史记载,仅仅4个月的时间,史料会便搜集中文书籍846种;西文书籍177种,西文小册子238种;日文书籍267种;订购中文期刊359种,西文期刊133种,日文期刊32种;中文日报94种,西文日报39种。史料会将搜集到的资料分为12类,对搜集到的报纸进行了剪排归类,排列方法有编年及分类两种,编年从时序,分类依性质拟9大类。但每种日报皆有一份不剪,做永久保存。在编辑工作方面,已编或在编的有《卢沟桥事变以来中日战事大事日表》、《卢沟桥事变以来大事日历长编》、《卢沟桥事变以来每日战况详表》、《卢沟桥事变以来战局转移地图》、《卢沟桥事变以来中日战事简明一览表》等。在索引编制方面,将论及中日战争或远东及太平洋问题的论文编成了《中日战事论文索引》、《中国问题论文索引》等。

 

  值得一提的是,征辑抗战史料工作得到了中共有关方面负责人及出版发行单位的大力支持。1939年4月,延安新华书店致函南馆,通知将按期寄赠《解放》、《中华》、《新华日报》各一份。6月,延安解放社致函南馆:“所需本社出版图书,准照遵嘱,以后如有出版,已开赠户,当不断寄奉。”7月,周恩来交代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向南馆寄赠的解放区出版物27种,这些资料,都成了今天国家图书馆所藏解放区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击下方数字或键盘上“←”、“→”键,可翻页阅读。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陈力 抗战文献 国家图书馆 抗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