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走进康熙御窑的神奇世界

2015年09月06日 09:26 | 作者:龙霄飞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青花铜雀台比武图棒槌瓶

青花铜雀台比武图棒槌瓶

 

 

  艺术特色鲜明 表现手法多样

 

  康熙御窑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多姿多彩,善于运用各种装饰手法,以平面手法为主,立体手法为辅,主要有绘、刻、印、划、塑、堆贴、镂雕等各种工艺,而以绘的手法最为常用。

 

  从纹饰的表现题材上来看,改变了以往以图案为主的表现形式,而是以写实形式为主,举凡人物、动物、花卉、鸟兽、虫鱼、山水风景等都作为描绘的内容。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是几种题材相互结合、相互配合来完成构图的。人物题材将传统吉祥寓意的小说、戏曲、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都作为装饰题材来使用,大大扩展了以往人物题材的表现范围。指日高升、加官晋爵、多子多福、福寿三多等表达吉祥寓意的题材仍然大量使用,或作为主题纹饰来表现,或作为局部纹饰来配合主题纹饰。大量戏曲小说的内容进入到了瓷器的纹饰中,人们耳熟能详的《西厢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志》、《西游记》以各种形式被表现出来,或单独的人物,或某一故事场景,被御窑厂的匠师们巧妙地借鉴版画、绣像的图式移植到了瓷器上面,其中最为世人熟悉的就是被称作“刀马人”的故事画面。而山水风景的内容以人们熟悉的文人山水画的方式应用到瓷器上,虽然是山水风景,但表现题材多样,既有人物、树石、花草,也有鸟兽、虫鱼、流水;既能表现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亭台楼阁,也能表现耕织渔乐等日常生活。

 

  从表现的手法来看,康熙瓷器纹饰构图饱满,用色大胆,线条流畅,体现出皇家的精致、大气与雄浑,特别是绘画手法上深受当时文人画家的影响,如董其昌、陈洪绶、刘源、华岩等,匠师们在显露娴熟手法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深远的意境。而绘之外的刻、印、划、塑、堆贴、镂雕等手法同样是一丝不苟,精致细微,能够很好地相互配合,或刻、印结合,或先刻、划后描绘,或先镂雕再堆贴最后描绘,各种手法运用娴熟自然而能紧扣主题。

 

  纹饰的表现要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而因型施艺,因型设计,尤其是绘画,需要根据不同的弧度和斜面来选择绘画的题材、构图与形象。如果器物表面的弧度过大,则适于表现单独个体的纹饰或者规矩图案,如花鸟、缠枝图案等,而对于山水、人物来说就不很合适,容易造成变形,破坏了画面的美感。器物形体较为硕大,且表面的弧度较小,接近于平面的,更易于表现类同纸面效果的山水风景与人物故事一类的题材。由于康熙御窑瓷器工艺的不断提高,大型器物的制作有了技术的保证,也为大量山水、人物题材的绘画在瓷器上出现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由于康熙御窑瓷器有早、中、晚三个阶段,纹饰也因时间早晚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特色。早期的纹饰延续着明代晚期以及顺治时期的风格,既有豪放的面貌,又有精细的制作,精粗并行。如缠枝莲、缠枝牡丹图案线条粗放,花形壮阔,满布器身,显现出敦厚淳朴的风格;而像署有堂名款如“中和堂”款的器物则纹饰精美细腻。中期纹饰则呈现出多样性,纹饰往往布满器身,绘画追求模仿文人画风格,在显示纯熟技法的同时也表达出了深远的意境;纹饰题材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朝廷重视开科取士之后,大量的诗文词赋出现在瓷器上,正是这种社会背景的反映,同时大量被后世称作“刀马人”的图案和清装人物射猎场景也应用到瓷器的装饰中了。晚期的纹饰种类依然丰富多彩,绘工细腻,但明显不同于早期与中期,在绘画的用笔上显得过于细腻而纤细,人物景致的画面逐渐缩小了,对于主题纹饰在表现手法上甚而出现了刻板与僵化,显得有形无神。

 

  康熙御窑瓷器的纹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而精致,与各类器物造型配合得当,烘托出了大气雄浑的风格。

 

点击下方数字或键盘上“←”、“→”键,可翻页阅读。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康熙御窑瓷器 陶瓷 艺术风格 时代风格 纹饰题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