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大数据看上海交通:上班的路“越来越长”

2015年09月08日 16:36 | 来源: 新民晚报
分享到: 

  机动化出行是首选

  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机动化出行比重增高。步行和脚踏自行车方式持续向机动化方式转移,全市所有出行中,机动化(含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大客车、出租车、社会小客车、摩托车等)出行比重从40%提高到45%。

  出行方式结构在深度调整。轨道交通、小客车和电动自行车出行的分担比重显著提高。全市轨道交通出行占所有方式出行的9%;小客车比重为16.7%;电(助)动车比重为20.4%。出行比重下降幅度较大的是脚踏自行车和摩托车,分别下降7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

  中心城公共客运方式比重接近“十二五”规划目标。外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出行使用公共客运交通方式(包括轨道、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和轮渡)占所有使用交通工具出行的比例达到48%,基本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50%)。

  轨交客运量比重大

  到2014年底,全市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含磁浮线)共15条,运营线路长度577.6公里,运营车站339座。外环以内的中心城站点600米服务半径覆盖47%人口和岗位,直接服务人口较2009年增加50%。

  2014年全市公共交通(含轨道、公共汽电车、轮渡及三岛客运、毗邻公交)日均客运总量为1521万乘次/日,较2009年上升34%。其中,轨道日均客运量达到775万乘次,公共汽(电)车日均客运量为730万乘次。中心城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达到51%,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50%)。

  轨道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全天进出客流超过15万的车站近20个,人民广场、世纪大道等换乘站的日均换乘客流超过35万。在大客流背景下,上海轨道交通高峰发车间距逐步缩短,部分线路高峰发车间隔逐步缩短到2.5-3分钟。

  小客车增长量迅猛

  截止到2014年底,沪牌小客车达219万辆(其中市区号牌152万辆,郊区号牌67万辆)。另外,通过停车调查、车牌识别数据、交强险、车辆年检等多途径数据的校核,摸清长期在沪使用的外牌小客车近100万辆。上海市实有小客车总量近320万辆,较2009年增加约一倍。28%的家庭拥有私家车,其中24%的家庭拥有一辆私家车,4%的家庭拥有2辆及以上私家车。

  郊区新城的小客车拥有水平为160辆/千人,已大大高于中心城128辆/千人的拥有水平。调查显示,10%的无车家庭和8%的有车家庭计划在近两年新增小客车,据此推算,未来两年每年有近40万辆新增车辆的意愿。

  小客车的出行强度呈下降趋势。在小客车总量增长的同时,每车平均日均使用里程从2009年的38公里下降到2014年的32公里,主要是因为很多车主买车但较少开车出行,因此,白天小区内小客车停放数量显著增加。

  居住区夜间停车矛盾日益突出。全市居住区配建停车位为179万个,居住区夜间停放需求为290辆,配建缺口为38%;中心城居住配建为64万个,居住区夜间停放需求为133万辆,配建缺口达52%。

  交通拥堵持续恶化

  道路交通量由2009年的1.34亿当量车公里增加到2014年的每天1.90亿当量车公里。在增加的道路使用量中,81%来自于小客车。而与此同时,道路交通设施增速相对放缓,2014年全市道路总里程1.78万公里,道路网容量较2009年增长24.6%,但增长量主要在外环外的郊区,外环以内的中心城路网格局日趋固化,2014年中心城路网通行能力较2009年仅增长8%。

  道路拥堵程度有所加剧。中心城区的道路拥堵时间提前至7点左右,部分地面道路路段行驶车速低于10公里/小时;午后高峰道路平均行程车速较2013年下降4%左右,快速路拥堵里程比重达9%左右。放射性干道车速有所下降,高峰平均行程车速为20~27公里/小时,同比下降4%~7%。

  对外交通规模扩大

  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5公里,较2009年增长7%。铁路方面,全市铁路里程共计465公里,其中,高铁里程140公里,占总营业里程的30%。

  2014年对外客运到发量日均92万人次,增长五成。铁路客运量增长最快,日均客运量46万人次,增长六成,占比为50%;其次是民航客运量增长近六成,日均客运量25万人,占比为27%;公路长途客运承担20万人,水运承担0.5万人。铁路和民航客运占比提高,公路客运占比下降,反映了高铁建设和居民收入增加对市民出行的重要影响。

编辑:王沥慷

< 0 1 0 2

更多 时事新闻

更多 阅读推荐

更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