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数件国宝级文物亮相杭州丝路之绸大展

2015年09月16日 15:32 | 作者:施佳秀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A6eY-fxhupin3590856

数件国宝级文物亮相杭州丝路之绸大展

 

图为展出的服饰。 施佳秀 摄

图为展出的服饰。 施佳秀 摄

 

  新疆尉犁营盘男尸、“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蚕纹象牙杖首饰等数件国宝级文物15日亮相浙江杭州首展的“丝路之绸:起源、传播与交流”大展,向世人展现了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丝绸发展之路,通过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和主要时段出土与丝绸相关的文物,揭示丝绸在中国的起源、丝绸从东方向西方的传播以及东西方纺织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世界丝绸艺术的变化和技术提高。

 

  “丝路之绸:起源、传播与交流”大展今日展出从26家文博考古机构选调,包括“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等多件国宝级文物在内的近140件(组)文物。

 

  丝绸与浙江渊源深厚,1977年在宁波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蚕纹牙雕器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蚕形刻画,该省多个考古发掘在科学上充分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长江流域地区就已出现了蚕桑丝绸业,确立了这一地区“世界丝绸之源”的地位。

 

  现场一个国宝级文物——身穿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的新疆尉犁营盘男尸吸引许多人的目光。

 

  该文物出土自新疆尉犁营盘墓地15号墓,墓主人为成年男性,身材高大,独自葬在一具彩绘木棺中,棺上覆盖彩色狮纹栽绒毛毯,墓主人上身穿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下身穿绛色菱格花卉纹丝绣长裤,反映其身前有着不同寻常的身份地位。

 

  记者现场看到,该文物上面最明显的大红的袍子是毛料制作,上面图案是一个躶体的男孩,手上拿着一些武器似乎在练兵。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介绍称,这种图像是希腊罗马时期流行的,被判断为属于希腊化艺术。但它并非产自真正的西方,它可能来自中亚的大月氏——贵霜王国。

 

  “这是最引人注目的墓。”赵丰表示。据了解,营盘墓地所在聚落,是丝路“楼兰道”上的一处交通重镇,以15号墓出土服饰为代表的文物珍品,汇聚了西域当地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元素,再现了丝绸之路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另一件新疆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也在现场展出。该文物出土的墓是一座夫妇合葬墓。墓中出土了一批以丝绸制成的服饰品,在男女墓主人头部还各枕有一个鸡鸣枕,均用“延年益寿大夷子孙”锦缝制而成。此枕因形似同身双首鸡而得名。“(好像)有种清晨催你醒来的感觉。”赵丰说。

 

  除了丝绸制品,记者看到,此次展览中还展出了原机腰肌玉饰件、蚕纹象牙杖首饰等与丝绸相关的文物。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认为,作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载体,借由这条通道,原产于中国的丝绸及蚕桑丝织技艺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实现了丝绸生产技术的当地化,对世界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在今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丝路上的丝绸成为传播文明、促进文化传播的载体,本次展览多层次地向人们展示了丝绸在中国的起源、丝绸从东方向西方的传播,以及东西方纺织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交流。(记者 施佳秀)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杭州丝路之绸大展 国宝级文物 丝路之绸

更多

更多